第434章 阴晴圆缺(第2页)
探马面色煞白:“刺史有所不知,夏侯敬德竟于数日之前,潜伏于朝邑城外。”
“等候突厥大将康绍利,率一万兵卒渡过黄河。”
刘文倏然一惊:“我竟全然不知!”
“两家谁胜谁负?”
话一出口,他便暗骂自己说了句蠢话。,精¢武.暁?税-蛧′ !首.发\
夏侯敬德若败,怎会大举来攻?
果然,探马一五一十道:“夏侯敬德埋伏于河岸边,等突厥大军过河,便万箭齐发,摧毁浮桥战船。”
“杀得突厥人大败,康绍利坠河,一万兵卒覆没。”
刘文满脸惊叹:“夏侯敬德,不愧秦国公麾下第一猛将。”
“除此之外,华州刺史崔皓,亦与夏侯敬德同行。”探马补充道。
刘文恍然:“早就听闻崔皓投靠秦国公,果然如此。”
“莫非,清河崔氏抛弃齐王,转投秦国公?”他不由陷入沉思。
五姓七望屹立世间千年不倒,靠得便是审时度势。不论哪一家得天下,麾下皆有其等族人。
此前,崔氏投靠齐王,便是看中他占据京畿道,有望进取天下。
如今,齐王被秦国公打得节节败退,只能龟缩在长安城中,苟延残喘。
崔氏何等精明,绝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
秦国公素有仁名,文武双全,连战连捷,颇有明主之相。
崔氏弃暗投明,倒也无可厚非。
只是,他该何去何从?
“夏侯敬德有多少兵马?”
探马沉声道:“观其阵势,恐怕有三万之众。”
刘文脸色一白,冯翊城惟有三千守卒,怎能与十倍之敌对抗?
堂中,同州长史、司马、六司参军事听闻,尽皆惊骇。
众人不约而同道:“刺史,大势己去,不如献城归降,保全百姓、宗族。”
刘文环顾西周,一个个皆无抵抗之心,不由喟然长叹。
“齐王,非我不愿死守,实在人心向背,一人之力,怎能与数万之众抗衡?”
秦国公纵横西道,败魏帝石重胤,败大将军王宗仁,杀突厥大将莫贺咄设,威名赫赫。
如今,又将赵王刘竞成挡在关外,覆灭康绍利大军,何等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