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火眼金睛(第2页)

 药材、皮毛、陶瓷、香料、脂粉、布匹等琳琅满目,不光有中原、江南诸多风物,更有西域诸国的舶来品。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袁文通微微点头,“这一番布置,倒是用心。” 

 身旁一名文士忽然冷哼道:“不过装点门面罢了。\小_说+C?m,s, ?耕?芯\醉~全¨” 

 “纵容胡商往来,实在有辱斯文!” 

 这人名为庾行简,乃袁文通府中长史。 

 袁文通笑了笑:“胡商蜂拥而来,并非坏事,只需妥善管理,反倒于国、于民皆有利。” 

 说着,抬脚便往坊门走去。 

 庾行简阻止道:“郎君千金之躯,怎可临贱地?” 

 “不如往曲江池一游,方才不失体面。” 

 所谓南贫北富,东贵西贱,这西市遍布贩夫走卒,三教九流,乃是沾染铜臭的污浊之地。 

 郎君贵为吴王之子,怎能与商户贱籍为伍? 

 然而,袁文通毫不介意:“曲江池大多是吟风弄月,不知人间疾苦之人。” 

 “倒不如这西市,士农工商汇聚,可窥探出秦国公高楷几分底细。” 

 他一摇羽扇,施施然来到坊门处。 

 前方正有一支商队,呼朋引伴,驱赶一头头骆驼,押送皮货,等候署吏查验。 

 小吏们分工合作,一人负责勘验货物,一人在书簿上勾勾画画。 

 明日便是上元佳节,西市比往日里提前半个时辰开放。 

 署吏们盼望着早些完成工作,回家陪伴家人,手中的动作不由加快些许。 

 持笔的是个积年老吏,干这行将近二十载了,早就练出一副“火眼金睛”。 

 大部分货物,他只需瞥上一眼,便能分毫不差地算出来具体数目、金额、税钱。 

 待验过通关文牒后,有疑点的,他便在簿子上写下一个“未”字,交由西市署丞再行勘察。 

 明白无误的,他便写个“听”字,以示批准入市。 

 为维持秩序,高楷早己派遣武侯,于各坊巡视,这东西二市也不例外。 

 更有奉宸司小校们,扮作寻常百姓,密切关注一举一动。 

 这些时

日,诸多细作扮作胡商,妄想蒙混过关,入城刺探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