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其心可诛!

翌日。

卯时刚过,金銮殿上,已是气氛凝重。

百官们身穿朝服,面无表情,小心谨慎,深怕自己因为某个表情踩到了皇帝的雷点。

渊帝高坐于龙椅之上,面容隐在十二旒冕之后,看不真切。

朝会按部就班地进行,议过几件无甚紧要的边陲小事,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寂。

就在此时,御史中丞林守禄一身绯色官袍,自百官班列中走出,手中笏板一举,声音清越,却字字令人惶恐。

“陛下,臣有本奏!前户部尚书崔文正,通敌叛国,罪证确凿,已无需再审!此等国贼,多留于世一日,便是我大渊朝的耻辱!臣恳请陛下,立下决断,将其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激起回响,带着一股不容质疑的坚定。

话音刚落,立刻便有数名官员出列附和。

“林大人所言极是!国法威严,不容挑衅!”

“请陛下严惩国贼,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声浪一波接着一波,仿佛早已排演了无数遍。

钟懿站在武官的班列中,一身崭新的青色官服衬得他愈发挺拔。

他眼观鼻,鼻观心,仿佛对这一切充耳不闻。

然而,当他察觉到龙椅之上那道若有若无的视线落在自己身上时,他知道,自己不能再沉默了。

钟懿缓步而出,站到了林守禄身侧,躬身一礼。

“陛下,臣以为,不妥。”

仅仅四个字,便让殿内汹涌的声浪戛然而止。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钟懿抬起头,目光清澈,直视林守禄。

“崔大人一案,尚有诸多疑点未曾厘清。譬如,所谓的通敌信件,其笔迹真伪尚未有定论;再者,勾结北莽,于崔大人有何益处?”

“动机不明,证据存疑,如此仓促定罪,有违我大渊律法之精神,恐非圣君所为。”

他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不卑不亢。

林守禄闻言,嘴角却勾起一抹毫不掩饰的幸灾乐祸。

“呵,钟大人此言差矣!”林守禄冷笑一声,声调拔高带着锋利。

“你与崔文正本就是一丘之貉,蛇鼠一窝!你为他开脱,难道不是因为怕拔出萝卜带出泥,将自己的腌臢事也一并牵扯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