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权势愈发稳固(第2页)

 

“贫僧,圆佑。”

 

顾天嗤笑:“普渡众生?你连九州百姓都不顾,只护出云子民,何谈慈悲?”

 

“你这和尚靠九州百姓供奉,却偏袒外族,居心叵测。”

 

“你也跪下吧。”

 

念头微动,圆佑和尚顺势倒地,华丽的僧袍沾满泥土,显得狼狈不堪。

 

顾天环视四周,声音沉稳而悠长:“若有人心中有怨,不妨直言。”

 

众人表情复杂。

 

百姓面露期待,而官员与文士却面露不满,眉头紧锁。

 

“这世间终究败坏至此。”顾天暗自叹息,“明亡并非偶然,天时固然重要,人心更甚。

 

这些朝廷命官,只顾自身,不顾黎民,如何能长久?”

 

想到明末文人的堕落,顾天心生杀意。

 

东林党与江南士族,绝不能容于世。

 

王朝末年,人心叵测。

 

那些皇商、文人、士族,究竟哪类不该除?

 

可怜百姓,每遇改朝换代,便损失惨重,这罪责又该归于谁?

 

实际上,明朝自土木堡之变后,已渐趋衰败。

 

那一役,军队伤亡殆尽,勋贵势力削弱,文官失去了制衡。

 

自此,皇帝维持平衡的策略难以施展。

 

朝中大臣专权跋扈,各类纷争层出不穷。

 

即便有人立志革新,欲重振武备,最终也难逃莫名灾祸。

 

种种手段,明朝文官运用得出神入化。

 

甚至,你死后还会被诬陷栽赃。

 

总之,一切过错归于你,他们则清白无瑕。

 

若非改朝换代揭露真相,后世或许仍看不清某些文人的真面目。

 

从后来的历史记载来看,不仅文官问题严重,遗留的勋贵同样不可忽视。

 

闯王在京师抄出七千万两白银,令人震惊。

 

若是在更为富庶的江南,又能搜刮多少财富?

 

可见此朝已彻底腐败。

 

虽然《天下第一》为虚构剧情,但大致历史框架无误。

 

顾天听闻后倍感压抑。

 

天下衰败,清洗之时必有杀戮,不知文官、士绅将有多少丧命。

 

然而,这念头稍纵即逝。

 

若想此界好转,这些人绝不能存。

 

即便清洗后人口锐减,他亦不会动摇。

 

冷哼一声,杀气四溢,吓得文官、武将、文士浑身冰凉,仿佛颈间架着利刃,随时可能斩落。

 

“小奴,此人实在可怖。”远处,一女子战战兢兢窥视顾天显威,眼中闪过惧意。

 

小奴劝道:“要不我们回去吧。”

 

云萝听罢迟疑片刻,随即目光坚定:“不成,这般良机怎能错过?或许我真能借此得道飞升!”

 

小奴心中忐忑,满面惊恐。

 

他人一招便废去百余人,连朝中德高望重的杨大人也未能幸免。

 

此人断不会给皇家留情面。

 

郡主上前,恐怕讨不到好处。

 

郡主欲行,忽闻整齐脚步声,瞥见来者,如鼠遇猫般慌忙躲至小奴身后。

 

小奴见状大惊。

 

那正是皇帝的仪仗。

 

“快藏好。”

 

朱厚照兴奋坐于龙辇,为求见仙人,甚至未曾更衣。

 

成仙!

 

这是九州人心底的执念。

 

历代帝王为此闹出诸多荒唐事。

 

“本以为自己福运平平,不曾想竟在当今遇见这般奇事。

 

那等惊世异象,绝非寻常人能蒙骗于我!”

 

朱厚照正在沉思间,忽闻曹正淳道:“陛下,前方遇了些麻烦。”

 

“何事?”朱厚照语气不悦。

 

他此刻满心都在修仙之事上,哪容得旁人干扰。

 

曹正淳小心翼翼地禀报情况。

 

一听之下,朱厚照眉头紧皱,心中闪过一丝不安:“此仙者怕是轻视皇权之人,我修仙之路恐多阻碍。”

 

目光转向曹正淳,“杨大人所犯何事?”

 

“自然有罪。”曹正淳稍愣,随即领会。

 

皇帝问罪,便是盼着对方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