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清理上界!(第2页)

 

其间不乏反抗之举,但在大乾军威下无济于事,徒增伤亡。

 

世家方面,因主要家族早已归顺,早有应对,反抗者寥寥,局势平稳过渡。

 

大兴城内,人声嘈杂,百姓笑颜舒展,与数日前判若两样。

 

“老李,你也领到了粮食?”街角,一位衣衫褴褛的中年男子询问另一位挑粮者。

 

对方同样衣着简朴,面色蜡黄,却难掩兴奋之色。

 

听后点头回应:“是啊,我们家七口人,官府说能领两千多斤粮食,还得跑几趟呢!你说奇不奇怪,朝廷竟然给我们发粮,还免税三年,往后日子可有盼头了。”

 

“可不是嘛!杨广那会儿闹得天下动荡,还是大乾强盛。

 

这才几天,局面已大变。

 

听说日后还能习练长生之法,没想啊,咱这些普通人也能赶上这样的福分。”

 

老李附和:“是啊,你忙去吧。”

 

两人告别后,老李提着粮食回家。

 

李家位于西城,仅有三间破旧房屋,顶棚残损,每逢雨季便漏水不止。

 

见老李归来,门口的陈氏喜出望外,接过粮食,惊喜地说:“真的领到粮食了!”

 

“当然,我们家能领两千多斤呢!”老李擦了擦汗,精神抖擞,“有了这些粮食,老大成亲的事也能提上议程了,都快二十岁了。”

 

陈氏打开袋子,看到洁白的大米,连连称赞:“该提,该提。”随即哽咽起来。

 

忽而泣不成声。

 

老李惊诧:“怎的哭了?”

 

陈氏拭泪道:“我是欢喜,万没想到今生还能尝此佳米。

 

这般精米,以往岂非豪门才享?”

 

古时以野菜杂粮为常餐。

 

精米之物,平民鲜少得见,纵自家种稻,亦换作更多杂粮。

 

口感好坏,百姓无暇顾及,能免饥寒已属万幸。

 

“那是,此米确非凡品。”老李颔首,“然今上已有旨意,天下皆得高产良种,再无饥饿之患,吾辈福泽近矣。”

 

“大乾盛世也。”陈氏点头,“盼大乾永固,黎庶俱安。”

 

“诚哉斯言,今上实乃明君,若有人胆敢妄议,吾必先惩之。”

 

游走于街市之间,单美仙察觉到一丝异样。

 

凡人亦能展露真挚笑容?

 

竟得君恩庇护?

 

古往今来,从未有过之事……

 

旧时多数君主视民如草芥。

 

女子当男使,男子若畜养,方为常态。

 

至宫门前递名帖,不久即获召见。

 

“臣妇单美仙,拜见陛下。”

 

言毕,欲俯身跪拜。

 

俄顷,竟无力跪下。

 

顾天道:“大乾废除跪礼,单夫人免礼平身。”

 

“谢陛下。”

 

顾天问:“卿此来所为何事?”

 

单美仙奏曰:“陛下,琉球遭倭寇侵扰,恳请发兵剿灭。”

 

顾天应允:“传令,遣千人赴琉球,荡平倭寇,占其土地,徙其民为矿工。”

 

话音刚落,一员大将出列,领命离去。

 

将领离开后,单美仙再次询问:“陛下,琉球民众是否与中原百姓无异?”

 

“自然如此。”顾天点头答道,“琉球自古属中原领土,其居民理应与中原一致。”

 

这并非顾天信口开河。

 

在上界的九州,琉球之地始终归属于九州。

 

下界的情况,自然也与上界相同。

 

“多谢陛下,小女子代琉球百姓感激陛下的仁慈。”

 

顾天说道:“无需谢我,只要是大乾子民,皆当一视同仁。”

 

寒暄几句后,单美仙告退。

 

处理完政务,顾天返回内宫,开始研读来自各地的秘籍。

 

诸如《药王经》、《光明经》、《御尽万法根源智经》等大明尊教的经典,早已由向雨田带回。

 

此外,天下各宗各派纷纷呈献各自的典籍,这让顾天对大唐世界的武道体系有了更深的理解。

 

汲取诸多知识后,《蜕凡九转》愈发精妙,威力更强,修至九转时,资质可提升至原本的六百倍。

 

其他武道秘籍虽有参考价值,但并未给顾天带来太多新意。

 

这本在意料之中。

 

要知道,顾天此前已获得《战神图录》、《长生诀》、《道心种魔》等顶级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