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大明的结局(第3页)
原因十分简单:
第一,**教育匮乏。
身为被如养猪般对待的藩王,朱由检所受教育仅限于四书五经等传统儒学内容,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他不懂得如何识人、平衡各方势力或培养亲信。
“六七七”,他虽铲除了魏忠贤,却未建立新的替代者。
如何制衡文官、收税、获取外界情报?
要知道,太监是皇帝手中极为重要的工具。
更糟糕的是,他还废止了锦衣卫!
这等于什么?
等于朱由检亲手刺瞎了自己的双眼,无法获取外界消息,只能全盘信任文官之言。
东林党满朝?
一个合格的**绝不会让单一派系垄断朝政,应使之相互牵制又互相利用。
即便明朝文武失衡,只要能适当调节各方文人关系,局面仍可改善。
第二,实践经验。
即便拥有完备的**教育,也需要实际操作才能胜任。
若天下太平,他或许能慢慢学习,成为一个称职的**。
但朱由检没有这样的机会,登基之时明朝已是积重难返。
稍有风吹草动,全国便陷入混乱。
小冰河时期,旱灾、蝗灾、鼠疫、洪灾、战乱接踵而至。
面对如此困境,他无法从容实践,只能迅速推动朝廷运作。
这就是普通君主遇到的最坏局面。
如此一来,国家岂有不亡之理?
即便换上秦皇汉武,也会被拖垮。
人祸尚可应对,天灾却难以阻挡。
三、性格上的不足。
这同样十分危险。
急躁、多疑、意气用事,在常人身上已属致命,更何况帝王。
总之,这种局面,换谁都难以胜任。
朱由检步出大殿,外头天色阴沉,正如那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
“那是……”王承恩声音发颤,指向天空。
朱由检抬头,只见一人立于云端,风采卓绝,是他生平仅见。
“见过上仙!”
此刻,他心中狂喜。
大明虽衰败至此,但有仙人降临,说明他仍是天命所在。
“无需多礼。”顾天叹息,阻止了他下跪,“说说看,你觉得这大明如何?”
朱由检苦笑道:“上仙容禀,是我治国无方,致使大明沦落至此。”
“既如此,这天地便交给我了。
从此,此地便是大乾第八重天。”
朱由检愣住:“第八重天?”
顾天落地,简单讲述大乾之事。
朱由检精神一振:“上仙,不知这第八重天能否由晚辈来治理?”
顾天无奈:“**,你倒是挺自得,让你镇守此界,你倒真敢想。”
念头微动,一部明史飞至朱由检面前。
“看看吧,这就是大明的结局。”
朱由检接过,脸色骤变。
翻开末尾,神色数次变化:“想不到大明果然亡于后金,亡于我之手。
我真是大明的罪人!”
至此,朱由检再无颜面提及镇守之事。
回首往事,对照史册逐一核实,我亦察觉自身之短。
冷汗悄然滑落。
片刻之后,朱由检再度恳请:“恳请陛下速掌天下,终结纷争。”
“理应如此。”顾天颔首,“然则,当务之急仍是妥善安置城外百姓。”
心念微动,他引领朱由检与王承恩至城墙之上。
俯瞰城外,只见人潮汹涌,旌旗飘扬。
然而,与正规军截然不同,李自成麾下士兵装备简陋,衣衫不整,无统一制式,甚至有人以锄头充作武器。
“进攻!”
顾天及时赶到,甫一站稳,李自成部众即发起新一轮攻势,如潮水般蜂拥而上。
瞬间,顾天意念流转,那些士兵竟僵立当场,动弹不得。
震耳欲聋之声骤响:“自今而后,大明江山归于大乾,诸位弃械归田,朕既往不咎。”
李自成及众多部属面露惊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