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阴司断案?

连续三日,案件尽清。

 

亲自审理十余桩案件后,顾天派遣分身逐一核查每户情况。

 

凭借天人合一之术,他可与世间万物沟通,谁若作奸犯科,自会真相毕露。

 

先以重案立威,后续案件便无需再拘泥于繁琐程序。

 

清河城八万居民,如此一一核查耗时太多,难以实现三天内净化全城的目标。

 

三日后,清河风气焕然一新,但人口减少了五千,刑罚之下血流成河。

 

逝者中不乏先前的差役和幕僚。

 

然而,城中百姓喜笑颜开——环境改善,不再提心吊胆,生活安宁无忧。

 

加之县令开启粮仓,救济民众,人人皆得以温饱。

 

“赖县令实乃仙人下凡,不仅法力高强,且仁慈宽厚。”

 

“是啊,能令凡物开口,如今谁还敢轻举妄动?风险太大。”

 

“而且,赖县令还能查探阴司,阳间被处决的恶徒在阴间亦难逃惩处,实在令人称快。”

 

“你亲见阴司断案?”

 

“当然!那天入眠后,我仿佛置身光明之地,目睹五策因杀妻弑兄而遭剜心烹煮之刑。

 

恶有恶报,天理昭彰。”

 

“不对,如今县令姓顾,他说自己前世本姓顾。”

 

此乃顾天震慑民心之举,借助城隍分身将惩治恶徒的情景投射至众人梦中。

 

梦中投影非神通,仅为阴神常见手段。

 

即便是普通游魂,也能施展此技。

 

例如,某家老人去世后,家人梦见老人并依指示找到其藏匿财物。

 

李府。

 

三日过去,法事结束,李言已葬入黄土,李氏也将孝服等物收拾妥当。

 

白事结束后,这些晦气之物需妥善保存,唯将哀思铭记于心。

 

这是习俗。

 

“娘,莫要再忧伤,日后我定护您周全。”

 

“姐姐也要守护娘。”

 

见母亲再度陷入哀思,两位七八岁的儿子与一位年纪更小的女儿赶忙宽慰。

 

李氏满心宽慰,缓过神来:“今后专心读书便是。

 

我已经决定,送你们三人入书院,习得更多本领。”

 

“可……”

 

李氏摇头:“县令每月给的五两银子,加上粮价跌了不少,绰绰有余。

 

我最挂念的是你们三个,好好读书,莫忘感激县令大人。”

 

“知晓了,娘,我们定当勤勉读书。”

 

“娘,县令大人莫非是神仙?”

 

“这怎会有假?”李氏神色严肃,“我已为县令大人设了长生牌位,你们日后要多祭拜。

 

若非县令大人,父亲的冤仇何日得雪?况且,他还给了我家不少银两。”

 

“县令大人确是仁善之人。”

 

“是啊,张家婶子平日尖酸刻薄,近来却逢人便夸县令大人。”

 

县衙。

 

顾天巡视全城,见民心向善,心中甚悦。

 

此时,他察觉到一丝妖气逼近城池,心念微动,一缕分身至城外。

 

林中。

 

“妖狐,看你往哪逃!”

 

一名青衣道士追逐一只白狐,脸上浮现出狂喜之色。

 

“得了这狐妖魂魄,再配上九名纯阳男子、九名纯阴女子的灵魂,我的阴阳鬼姬便能炼成。

 

从此岂非可称霸天下?”

 

想到此处,青衣道士嘴角上扬,露出森白的牙齿。

 

狐狸惊恐万分,脚步加快几分,如一道白光疾驰而去。

 

狐狸本非擅长长跑之辈,加之追赶者为修行有成的道士,双方距离渐缩。

 

“着!”

 

眼见距不足十米,青衣道士眼中闪过狠意,将手中拂尘掷出,似箭般直击白狐。

 

拂尘柔丝经道士催发,竟显锋芒,逼得白狐心生致命威胁。

 

咔嚓

 

恰在此时,屋漏偏逢连夜雨,白狐闻微响,前爪剧痛,重重摔倒。

 

此刻还能逃向何方?

 

“此命休矣!”

 

白狐心中绝望,闭目等死。

 

许久未感痛楚,反而觉四周寂静,遂睁眼回顾。

 

只见拂尘悬于半空化作灰烬,青衣道士亦僵立原地,满是惊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