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2001老柳爱吃狗粮

第299章 这块地没人要?(第2页)

 增值税普遍在13%-17%,营业税通常在6%。

 吴楚之明白,此举一出,各地都会跟进,否则企业肯定会往税收洼地流动的。

 没办法,谁家都要过日子。

 其实,这才是前世‘营改增’的导火索。

 “您看,我们简便计算,1000亿的销售,按照17%的增值税税率,是170亿的增值税税收收入。

 但是地方实得部分只有25%,也就是42.5亿。而且政府支出一般依然是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缴纳的还是中枢地方分享的增值税。

 您看是不是完全比不上科研单位工资所产生的有效gdp高?

 毕竟科研单位的工资支出,员工到手后对应的消费基本都是服务业,缴纳的是地方独自享有的营业税。”

 严东明沉默了,他皱起眉头开始审视起过往锦城招商引资的情况。

 吴楚之则惬意的双手抱在脑后,提前几年让锦城的领导们明白这样的事情,也算是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吧。

 前世锦城在这上面吃了不少的暗亏,地给出去不少,但实际地方获得的收益远远还抵不过土地的价值。

 一直到了08年,锦城的管理机构才反应过来,开始以社会贡献来通盘考虑招商引资的问题,所以在2009年锦城的gdp才开始飞速的跃升着。

 10年时间锦城便从全国排名第18跃居到第7,而2021年则可能成为全国第六座“两万亿”俱乐部城市。

 而锦城的管理机构数十年所一直稳控房价的坚持,也将得到巨额的回报。

 毕竟,前面五座“两万亿”俱乐部城市(燕京、华亭、羊城、鹏城、会稽)的房价可没有锦城那么亲民。

 这才是吴楚之敢于把总部设在锦城的底气所在。

 试想,会稽如果少了临安马的gdp贡献,会怎样?

 虽然临安马的总部在临安,可某宝、某云等重要支点是在会稽,会稽的阿里人是以10万计。

 严东明双手合十摩挲着自己的鼻梁,“所以,果核未来在锦城是以研发人员为主?

 小吴,你给我说实话,未来5年内,你在锦城的科研人数会达到多少?”

 吴楚之心底松了一口气,这样的问法,今天的事情基本也就妥了,

 “现在是811人,5年内肯定会超过1万人,而且我会尽力游说华唯将部分的研发放在锦城。

 毕竟果核下一步要做的手机和华唯需要有非常紧密的联动。”

 1万人,这并不是吴楚之说大话,光是手机系统,他就准备至少上5000人的量,每年给孔昊的5个亿,就是拿来养人。

 不敢说太多,担心吓傻了严东明,毕竟前世大厂的研发人员都是10万单位计算的。

 听见华唯,严东明的眼神顿时就炽烈了起来。

 他明白,引进果核,按照吴楚之说的“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发展路径,这一下就是两个龙头项目。

 毕竟研发才是一个产业的前端,研发出来了,自然集聚效应也就随之而来。

 而且,成立才3个月的果核是未来,华唯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在。

 严东明又散过了烟,“那这么说,实际上你要的地块,工业用地的比重并不大就讲的通了。

 今天你们的资料,我们专门开会讨论过,分歧很大,很多人认为你们是打着工业的旗号做房地产。”

 吴楚之接过后,笑了起来,“其实这要看城市规划,锦城这边到底是怎么考虑的。

 我个人认为,对于科研型企业,集聚是有必要的,但是不能想当然的划一块郊区的地来集聚。

 科研人员和工人可不一样,他们在择业的时候会更考虑周边的配套和便利程度。”

 严东明苦笑起来,他知道,吴楚之是在暗指高新西区的失败。

 锦城高新区是锦城发展最好的区域,gdp常年霸占锦城第一区。

 锦城高新分为两个板块,位于城西的高新西区,以及位于城南的高新南区。

 但两区发展配套不为均衡,尤其是高新西区贡献了高新绝大部分税收和gdp。

 但西区的配套与南区相差太远,所以高新区常被调侃为西区养南区。

 高新西区发展现状为高新科技产业园,而南区发展现状为高新科技互联网创新。

 说白了,西区工厂很多,自然直接gdp贡献高,纳税也相当可观,而南区是以互联网、商业、居住为一体的现代新城,直接gdp贡献没那么明显,纳税也没有那么高。

 但是如果按照吴楚之所提出的地方有效gdp和社会贡献来看,西区则被南区完爆。

 而且西区的优势也在逐渐的减小,很多企业反应,人员的流失是很重要的因素。

 毕竟,人除了衣食住以外,还有通行、子女教育和全家医疗的需求,这是高新西区的配套短板。

 特别是后两者,教育与医疗,与毗邻市中心的南区,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你说说你的想法。”严东明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工业用地规模,我估算过,果核需要的不超过400亩,毕竟现代集约化生产,与传统制造业相比,我所需要的土地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