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乡野的风回来歇脚
新房上梁那天,村里来了不少人帮忙,王虎带着弟兄们早早就在院门口挂起了红绸,梁平爹揣着早就准备好的鞭炮,笑得合不拢嘴。
“噼里啪啦——”鞭炮声一响,梁平站在刚架好的梁木下,手里拿着瓦刀,清了清嗓子。这阵子他不仅力气见长,连说话都比从前沉稳了,对着围观的乡亲们侃侃而谈:“这房子看着简单,门道多着呢。你们看这地基,我往土里掺了水潭底的胶泥,下雨不陷;梁柱选的是后山的老松木,不怕虫蛀;最要紧是这朝向,坐北朝南,窗户对着东边的水潭,早上能晒着太阳,傍晚能借着潭里的凉气,夏天不热,冬天不潮——这就是风水里说的‘藏风聚气’。”
他指着屋顶:“还有这瓦,前坡用的是新烧的青瓦,挡雨;后坡掺了几片旧瓦,是从姜大爷院里捡的,沾着老宅子的气,能镇宅。房檐特意往外挑了半尺,下雨时水能顺着瓦当滴到院里的渗水井,再流回地下,连着水脉——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乡亲们听得连连点头,王虎在一旁打趣:“小平子现在不仅是盖房的,还是风水先生了?”
梁平刚要笑,院门口突然传来一阵咋咋呼呼的声音:“梁平!你个臭小子!”
众人回头,只见四个穿着时髦的女人走进来,个个提着大包小包,正是梁平的四个姐姐。大姐梁招娣笑着迎上去,二姐梁盼娣就开骂:“非得在我们最忙的时候盖房!我店里的货堆成山了,三妹孩子刚满月,四妹正赶项目,五妹……”
“行了二姐,”五妹梁念娣抱着刚买的水果,“房子盖好了是好事,少说两句。”她看向梁平,眼里带着骄傲,“我弟现在可是咱村的能人了,盖的房肯定结实。”
三妹梁爱娣怀里抱着个襁褓,凑到梁平跟前:“让姐看看,听说你前段时间可威风了?连道士都来帮忙?”
梁平被她们说得脸红,挠着头往屋里让:“先进屋先进屋,娘做了一大桌子菜呢。”
梁老汉在一旁乐呵呵地抽烟:“就你们姐妹五个事多,来了就知道说他,没看见小平子为这房子费了多少劲?”
“爹,我们这不是关心他嘛。”四姐梁想娣挽着老人的胳膊,“再说了,房子盖好了,我们四个回来吃饭,顺便给你送点好酒。”
院里顿时热闹起来,姐妹们围着梁平问东问西,一会儿问龟甲,一会儿问银甲卫,梁平被问得招架不住,只好捡能说的简单说了说。王虎和弟兄们在一旁帮忙摆桌子,梁招娣抱着小远,指挥着大家把菜端出来,一派团圆热闹的景象。
梁平看着满院子的亲人,看着崭新的房子,看着远处安静的水潭,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他知道,这房子不仅是用来住的,更是家的根,像那龟甲一样,守着血脉,守着团圆。
“开饭喽!”梁招娣一声喊,众人围着院子里的大桌子坐下,阳光透过老榆树的叶子洒下来,落在每个人的笑脸上。
梁平举起酒杯,对着老爹,对着姐姐们,对着王虎和乡亲们,也对着心里那个永远笑眯眯的姜八能,轻声说:“都在酒里了。”
一口酒下肚,暖乎乎的,像水潭里的月光,像龟甲的温度,像这安稳日子的味道。
酒过三巡,饭桌上的话题渐渐落到了儿女情长上。梁老汉放下酒杯,用筷子点了点梁平:“你看看你,都成大小伙子了,房也盖好了,啥时候讨个媳妇?给我和你妈弄个孙子出来,我好带着遛弯。”
梁平脸一红,刚想找借口,二姐梁盼娣就接话:“就是!我认识个姑娘,人长得俊,还是个老师,改天给你俩见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