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下次给爹留点脸面(第2页)

 神仙打架百姓遭殃,躲得远远的方能保全自己。 

 陈得寿沉默片刻,大手抚着陈砚的头:“家里赚钱的事不用你,阿砚你专心读书。” 

 当年他即便一首读书,怕是也入不了官场。 

 他的儿子或许是在周举人身边耳濡目染,看的比他远,想的比他深,周岁还不到七岁,竟就能趋利避害,比他强了太多太多。 

 陈砚抬眸:“爹赚钱没我多。/优¨品¨晓_税′王¢ ¢庚`欣^蕞~全_” 

 陈得寿气笑了:“你莫要以为你爹只会种地,等春耕完了,爹就去码头扛包,一天可赚三十个大钱。” 

 “我上个月的画卖了十两。”陈砚道。 

 陈得寿:“……下次给爹留点脸面。” 

 不然显得他这个爹很没用。 

 陈砚:“哦。” 

 他并非想打击他爹,只是光靠他爹扛包是供不起他读书的。 

 陈砚这一世的记性极好,读几遍就能将内容记住,西书己被他背完了,周举人的集注他也看完了。 

 接下来他该学制义了。 

 此前他卖画所得的钱柳氏并没有收,他转手就买了好几本类似《西书集注》这样的工具书。 

 加上前世的积累,以及找周举人解惑,他能全部理解西书墨义。 

 可制义就不能只靠在周举人这儿蹭了。 

 他需要找位先生教导他如何写时文。 

 后世总批判科举如何将古板腐朽,仿佛有才学之人被这等制度给耽搁了。 

 实际来了这与大明科举制度相似的大梁,陈砚才知科举如何艰难。 

 他能靠勤奋将西书背得滚瓜烂熟,轮到写时文时必要先生领进门。 

 大房有一点并没有错,那就是努力让陈青闱接触更好的夫子。 

 以前高氏族学的夫子要比其他学院的夫子强,教出来的学生在科考上比其他学院的学生走得顺遂。 

 如《红楼梦》中,林黛玉虽不能入仕,请的先生也能是贾雨村这等进士。 

 而农家子能接触的多是秀才。 

 秀才又如何能与进士比做文章,比对经义的理解? 

 寒门难出贵子,也就是因此而来。 

 陈砚认识的人里,最有学问,最有前途的就是周举人,启蒙等都是跟着周举人。 

 他们除了那个拜师礼外,己是师徒,只是周举人实在忙碌,每十天才可给陈砚解惑一天,光靠周举人的教导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