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春耕倒计时(第3页)

 且说王老四这边一早上聚到老宅,王老头就问几兄弟今年打算种什么。

 “爹,我是想好地种上粟子也就是小米,粟米算是精细粮食,价格高点,精心伺候也能多得点银子,剩下的 七亩地种上五亩地的玉米,一亩地高粱,一亩地糜子(黄米),剩下的地种点豆子,这也够家里人吃了。”王老大想到家里老大要相看了,得备着点彩礼,之后嫁闺女也得准备嫁妆,所以还是想种上一些经济价值高粮食。

 大王村这边旱地多,基本上没有水田,种不上水稻,这大米是最贵的,都是南边运过来的,新米陈米价格只高不低一斤米的价格在15-25文之间,接下来就是白面,一斤在8-15文之间,玉米高粱是百姓的主食,其中玉米比较高产,现在多食玉米,高粱次之,两种米价格大多数在3-5文之间。 那这里又会有人说这粟子这么贵,为何不都种植粟子?以前老王家也是以玉米为主,粟子会种上两亩,这是因为玉米高产,丰年不算,老百姓最怕的就是荒年手里没粮,价高粮食也吃不起,屯粮是大多数老百姓的选择。

 老王家人口多,要想保证都饿不着,更是要考虑口粮问题,粟子可以卖高价,精细伺候亩产在三百到四百斤,而玉米亩产在一千到一千二百斤,高粱亩产是五百到六百斤,自从官府派发玉米种子之后,主粮就从高粱换成了玉米,虽然粟子等也从两百多斤的亩产翻倍,但是也养活不起这一大家子。

 成年男丁一年口粮最低是三百斤,女丁是二百六十斤,未成年是一百五十到两百斤不等,只能说温饱,所以要想吃的饱,敞开吃还是得多种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