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嫁出去(第3页)

 

这风声就放出去了,学堂招收人数不超过十五人,每日半天课,需要能自理的孩子,从头启蒙开始学,束修半年一两银子,书本自己买,吃饭也自家负责。

 

这束修不多一个是上的时间不长,学的都是基础认字,学堂不负责吃喝。

 

这价格算不得贵,也有个门槛。

 

很快就不少领着人过来报名,多数是七八岁的孩子,五岁左右的还就是阮家这两个,最后收了八个男孩,两个女孩,加上阮家的三个,一共十三个孩子一起教。

 

再小自己都管不了自己,就不收了。

 

很快定了日子,阮青瑜还专门空出时间过来看看,鼓励孩子认真学习,许诺年底评价最好的有奖励。

 

这帮孩子懵懵懂懂,还不明白什么意思,只知道家里让好好读书。

 

没来的小伙伴都羡慕看着,这蔚县有大讲堂,每年夏季会开两个月,能保证人认识字,不算是个文盲就算了,多了也不管,哪里像是这边教的细。

 

北边也不是不重视学业,主要还是基础落后,没有名师教导,这考上功名的太少了,一般家庭能写能算在这边就够用了,很少有进修深学的。

 

就是县衙有名额给考生,那这试卷也要看的过去,所以北地考生少,不如南边学子多。

 

王慧珍想着几家离得近,就找几人商量:“几位嫂嫂,你看我这边养胎,怕怠慢了先生,不如每日我让人把东西送到后院,劳烦几位嫂嫂帮着操持一下,可行?”

 

这事王慧珍也是考虑过,终归是不方便每日去送饭,不如直接拿了米面粮油放到后面,先生想要吃什么说一声,找个厨娘帮着做一下,这样都好,免得不知道先生爱吃什么,在里外都不合心意。

 

至于先生的衣物,之前商量好了,找了一个附近浣衣的帮着做,按月给结算,这家求上门说是让孩子过来识个字,不要钱,周童生看了孩子问了话,觉得可以,王慧珍是没意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