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艰难(第2页)

 这庄子几年前的人比现在多了一倍,上面记着陆陆续续的离开了。

 “都走了,家里有能力的都走了。”

 “那你怎么带着家人走?”

 这话问的尖锐,王庄头也想,现实不允许:“我家里拖累大,上边有老人,下边有孩子。”

 他的孩子一个刚成亲两年,生了一个孙女,这次也被王春阳挑走了,上边三个老人,除了自己爹娘还有一个岳父,这是当时娶媳妇就说好的,以后他岳父跟着他过活,还有两兄弟,也都是老实肯干的人,就是这孩子一个一个的生,等发现养不起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要是分家了,他家能好过点,怎么说也是庄头,只是让他看着侄子侄女就这么饿死,他也做不到,早年庄子也过过几年好日子,只是这东家越来越抠,这些年庄子上家里孩子的但凡成年的能找口饭吃的,都换了人家吃饭。

 剩下的人家也差不多,没有那个条件去外边换个主家,只能在这熬着。

 现在庄子到了王慧珍手里,之前王春阳挑人的时候,都知道这是出路,最后商量的把干活最好的送上去,就怕主家看不上送回来。

 剩下的还不如那几个,王慧珍看着种植的作物问:“怎么粗粮种的这么少?”

 王庄头抬了一下头:“原来主子说爱吃精细粮食不爱吃粗粮,不让种。”

 这就是为什么庄子吃不饱的原因,种的都是精细粮食,费功夫不说,产量低,再被扣点,到他们手上的粮食实在是不多,去外边换,人家知道庄子里的情况,压着价格给的十分低,所以怎么也不够吃。

 “庄子上有多少地适合种玉米红薯?”

 王庄头有些欣喜,顾不得想什么说到:“有一半的地都能种,还有一片种不过来荒着的,要是种粗粮一定能长好。”

 这庄子上的人少,招不来人做活,这每年的种地的范围也小,又照顾不过来,所以庄子上每个人都有用处,每个人都黑痩黑痩的,夏天基本上不分昼夜的干活,就想着多分一口吃的。

 王庄头可以说最欣慰的就是,再怎么样庄子上没有饿死的人,至于种不过来的下等田真管不了,种精细的粮食收成也不好,还要花费时间人手,浪费种子,渐渐地就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