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难难难,迎难上(第2页)

礼部尚书只能硬着头皮,急忙上前一步,笑着说道:“臣特意写了一篇明日祭天用的祭词,想着把接种牛痘这件皇恩浩荡的大事加上去,来的时候碰巧遇到了其他大人们。”

 

接种牛痘的事发了皇榜,那是给活人看的。

 

祭词除了是给老天读的,同样也会题笔到史书里。

 

可这件事做起来困难重重,要是朱元璋更改一些措词,比如只给京师附近接种,或是哪个天天花流行过的省份,不是全国,他写的祭词,当然也要更改。

 

只是留给朱元璋考虑的时间很短。

 

因为除夕初一都是一年里的大日子,依礼都要祭天。

 

“你一边去。”

 

朱元璋朝着礼部尚书挥了挥手。

 

他可不在乎这些表面文章。

 

礼部尚书也乐得轻松,退下去和戴思恭站到了一起,等着陛下拿主意。

 

这时,戴思恭却上前一步,主动解释:“是臣邀请吏部尚书刘大人一起来面圣的。”

 

刘惟谦不光是刑部尚书,更参与了《大明律》的修订。

 

每个朝代的律令那可都是重点里的重点。

 

能把他叫来,说明戴思恭的事最大!

 

朱元璋没忍住白了戴思恭一眼,沉声问:“你把刘爱卿请来,你想干什么?”

 

“陛下还记得,第一批尝试接种牛痘的人是何人吗?”

 

不提的话,朱元璋当然不会主动想起那些本该死了的死囚们。

 

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事情成功了,他好死囚们也多了条活路,虽然活罪是不会免除掉的。

 

总而言之,朱元璋的耐心,不允许戴思恭卖关子。

 

“说重点!”

 

“臣认为诏狱里的死囚,都是读过书识过字的,可以再给他们一次减免罪刑的机会,他们一定乐意为陛下效力,九死不悔!”

 

能关进诏狱里的都不是普通人。

 

连带责任的家眷,同样如此。

 

朱元璋双眼一亮。

 

这他娘的真是一个好主意!

 

连朱雄英都被这个提议惊艳到了。

 

“戴院使真是用人用到刀刃上了!”

 

“我记得给我娘亲滥开药汤的那个刘御医,医术挺不错的,但他那个罪再减,也不能免死罪。”

 

提到刘御医,朱元璋眼神微冷:那是自然。

 

敢伤害他的儿媳妇和乖孙,将功折罪,也只有死法不同。

 

倒是刘家人,并没参与其中,三代里头多是医馆坐诊的郎中,能够再利用利用。

 

他指着毛骧说道:“你带着戴院使去诏狱提人……慢着!”

 

同意利用死囚的朱元璋,看向站在当场的刘惟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