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父与子,有隔阂(第2页)

 

按理来讲,吕本嫁了女儿到东宫,应该是坚定不移的太子党,不应该干这种让陛下与太子产生隔阂的事。

 

可他深知太子党里,前有与马皇后亲近的淮西勋贵,徐达更是太子的老师,后有和刘基交好的宋濂等儒臣,他豁出身家性命,跟着太子,回头等到太子上位,他也不是最大的获利者。

 

甚至他可能还是那个,皇帝不高兴了,就把他打发得远远的,担心外戚干政了,甚至会让他提前寿终。

 

因此,他才成为胡党里的一员,谋求更多的权力握在手里,往后能够成为左右皇帝思想的人,也能借此让女儿在后宫站稳脚跟,让未来的外孙登上九五之尊。

 

太子不与他同一条心没关系,未来的皇帝跟他同一条心就行了。

 

“咱怎么刚听明白,又犯糊涂了呢,吕爱卿,你别说话含沙射影的,你就直说,咱同意但标儿不同意的那两条是什么?”

 

其实朱元璋已经猜到了。

 

乖孙之前因为这事,还对他产生了很大的意见。

 

所以吕本一提出来他的印象就很深刻,但他得表现得对此事不看重,才能让吕本说得话站不住脚。

 

“陛下,臣之前上的奏疏,还专门写了这两件事。”

 

吕本知道父子关系不是他一个外人能挑唆的,可陛下这翻脸不认账,实在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朱元璋装作认真的模样,回想了一下,恍然大悟。

 

“你是说你离京前上的奏疏,写的去年八月,咱让标儿给孙贵妃服丧,还有咱死后,要让活人殉葬的事是吧?”

 

吕本重重地点了点头,不无得意地冲着朱标挑了挑眉。

 

听到没。

 

这可是你父皇承认并履行过的丧制!

 

朱标脸色微寒,看向神情有些窘迫的朱元璋。

 

“父皇,这两条细则真要加进去吗?”

 

朱标当然明白,父皇去年让他给孙贵妃服丧,除了因为父皇对孙贵妃兢兢业业地协理六宫,并且感情不错等个人情感以外,更多的是父皇为了巩固皇权,利用丧制的更改,来打压朝中那些经常指手画脚的文官儒臣,尤其宋濂等浙东文臣。

 

当时提议借机生事的,正是吕本与胡党!

 

今时不同往日,他认为父皇近日的行为应该明白,这两条细则的改变,尤其是嫡子给庶母服丧代表了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