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弃文从医抓紧办,五粮液酿成!(第2页)

 

“……”

 

提起劝人弃文从医这件事,胡惟庸一阵头疼,也没多想陛下会派哪些士兵去押送银两。

 

反正文官武将互不干涉,前去的士兵只是送银两,又不会调查银两要怎么用,那五个县的官员做账本的水平,比国子监的算学大师还高,他倒是不担心出现问题。

 

可让久试不中的学子,自降身份去学医,胡惟庸自己心里都过不去那一关,劝起亲朋好友来也是心虚,可不坑亲近的人,劝不认识的学子去?

 

那还不被喷得狗血淋头,把他以前犯过的小错小非全部拎起来,骂得他出门都抬不起头?

 

“陛下,臣最近要忙的事情太多,一时间还没有顾上,要不然……”

 

胡惟庸看向半眯着眼养神的刘基。

 

要不然让刘中丞,去干这受力不讨好的事?

 

反正科考也是考,医考也是考,多招收些门生,想来刘中丞是乐意的。

 

朱元璋等着胡惟庸厚着脸皮承认自己办事不行呢,谁知等了片刻,胡惟庸沉吟不语,直接跟他玩起了猜哑谜。

 

大好的机会给你你不中用,那咱就用了!

 

“要不然,子中你还是先把地方的事先放一放,往后地方上的奏疏,不用你来筛选了,全部送到军营让标儿去看。”

 

如今地方奏疏送到皇帝面前的流程,还是承袭元制。

 

分公事和私事,流程不同,私事直接以奏本行式,直达天听,一般都是急事大事。

 

公事则是密封、盖信,由官方驿站传送到中书省,由丞相主持筛选后,递交给皇帝批阅。

 

最近朱元璋让太子处置筛选了一道的地方奏疏,都能发现七个县说辞对不上账,真把所有事情交给胡惟庸,哪怕是故意下套,放长线钓大鱼,那也不能耽误地方民生。

 

“陛下……”

 

“不用谢恩了,咱知道你辛苦,给你减轻负担呢,等你把手头上清沙,尤其是劝人弃文从医的事办好,咱就让你接着干。”

 

就你胡惟庸会给地方官员提条件?

 

朱元璋看到胡惟庸吃瘪,心里也没有多么高兴。

 

治理黄河水患的银子花出去,不让地方官员揣包里,那也要填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