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即日起,大明官场不养闲人(第2页)

 

左都御史和六部尚书干一样的活儿,担的责任更大,背的骂名更多,得罪的人也多。

 

但,刘基给它预设了正三品的官级,和六部尚书的正二品,看似只差一个数,实际上却是天堑之别。

 

尤其是,朱元璋之前将御史中丞升成了正二品的官级,刘基忙活一通,还降了官级。

 

正二品到正三品,中间还有个从二品呢。

 

这种情况下谁敢反对,陛下八成会把反对那个人的官级降两阶,让他体验一下陛下的重用。

 

没人开口,朱元璋就当大家默认了他的安排,看向刘基的眼神也多了分愧疚,心想着。

 

改官制这件事,足以证明老先生的理想与抱负。

 

老先生为大明立下的汗马功臣,做出的这么多牺牲,咱是一桩一件也不会忘的。

 

“行,都察院这张皇榜,就由老先生亲自去张贴,相应的官员,也由老先生这个左都御史,决定他们的去留吧。”

 

官级阶了但大权在握,连选拔官员都由刘基亲自决定。

 

刚才还站队推举李善长当丞相的那些浙东文官,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特别是刘基的那两个同在御史台的门生,连忙走上前去道贺。

 

“先生深得陛下的信任,实乃百官之福,有了先生决策都察院官员去留,往后朝堂气象更新定能让人眼前一亮!”

 

“先生出身浙东,理应严抓浙东地方官场风气,防范温州官员通倭一事再次发生,知己知彼,举贤不避亲,才能事半功倍!”

 

刘基皱着眉头看向这两个背叛他,去投靠李善长,想抱新丞相大腿的门生。

 

如今丞相废了,都察院成立了,两个五品官员,想着削尖脑袋钻营更高的官位,手握更大的权力,甚至利用浙东文官集团这个不该存在于大明朝堂的势力,来让自己给他们一个机会?

 

“老臣记得,你们二人家世优渥,在温州有不少田庄渔场,还有许多宗亲在当地出任官吏。”

 

两个官员见刘基记得这么清楚,忙不迭地点头。

 

关于在地主任官吏的宗亲,前两天还写信来询问他们,陛下打算如何处置待查的官员,会不会继续深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