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细节打动人心,母后你吃核桃吗?(第2页)
“七位先生明早可以来迟一两个时辰,等收到养廉银再来。”
“这……这也太迟了。”
“等到养廉银发放下去以后,有许多奏疏就不必处理了。”
以往朱标处理奏疏,因为父皇没有给他决策权,所以哪怕是一件极小的事,他也会当作大事来对待,整个人的精力因此会被消耗巨大。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父皇愿意放权给他,并且磨合过后,他发现父皇没有考验他的意思,对他极其信任,这样一来,从他这里便能再次分类成大事小情。
大事他拿主意,小情让七位大学士给个综合意见,他直接扫一遍内容给个批复即可。
等到与宋濂这七位殿阁大学士,培养出一定的默契之后,他甚至可以让七人专攻他们擅长的哪一类政务,以书签的形式先行批复或列出重点,他再来进行复批。
最后交由父皇去审一遍即可。
如此一来,他处理这些奏疏的时间,都能从一日,缩短到半日。
慢慢地,甚至再行缩短。
六位大学士全部看向宋濂。
宋濂见太子殿下自信的模样,知道太子殿下心里有数,说话不是无的放矢,拱手一拜。
“既然如此,老臣遵命,老臣告退。”
“宋先生慢些走。”
朱标看了一眼隔间方向,又道。
“七位先生年岁大了,孤会向父皇建议,如遇腿脚不便,或天气不好的时候,于午门处备下小轿接送七位先生。”
朱元璋用人,那是人尽其用,做大事不拘小节。
但朱标的心思却更加细腻,对待这些文官和大儒,更懂得从细节上入手。
何况这七人年岁确实有些大了,既然办事能力强,多给他们一些尊荣,让他们能够多当几年殿阁大学士,不是更好吗?
“谢殿下挂怀。”
宋濂说不高兴是假的。
以往进宫能坐轿的,只有老刘和韩国公这样的开国功勋,且年长的人。
如今他们也算是享受了特例待遇。
尽管殿阁大学士不像他们那样有实权,但能够得到皇室的尊重,让他们心里舒服,办起事来自然更加不遗余力。
等到宋濂他们离开,朱标就着隔间传来的笑声,处理了半个里的奏疏。
“标儿,剩下的那些交给咱吧,走,去坤宁宫吃晚膳去。”
“……”
朱标看了一眼手里正在批复的最后一道奏疏。
他此时不怎么怀疑,父皇能够听得到英儿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