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心态炸了,这笔账算谁头上(第2页)

 因为赶路而几夜未睡的陆壵想了想,没想通。

 等下还是先把庞知县送的土特产,上交给太子殿下处置,带着手下兄弟好好休整一番,再看这个热闹吧。

 而从陆壵这里打探完消息将领,出了旱厕,便兴高采烈地告知同僚。

 陆垚一行,根本没有深究官田的情况!

 “剩下的,就是蒋瓛那边了。”

 “可蒋佥事一直在陛下跟前伺候,根本接触不到。”

 “你急什么急,等我们的亲兵回来,不就知道了吗?”

 韩国公早已将溧阳县发生的事,悉数掌握在手里。

 并且李家还以荒地的低价,买入了三千亩的官田,光是差价就接近两万两银子,比他们好几家加起来,侵占的银田还要多。

 东窗事发,先出事的就是李家。

 “不要皇上不急皇太监,还是先去看看粮草官。”

 “往年十斤里面掺三斤陈米,吃不坏肚子也没有人埋怨,今年居然敢掺霉米,还让陛下逮了个正着。”

 “派人悄悄把他以前送的钱放回他家里去,免得陛下抄家的时候对不上账,咱们因为那仨瓜俩枣受到牵连。”

 军中的粮草都是自给自足,不走户部账目,只在兵部登记,粮草官的权力相当大,还缺乏有力的监管。

 一般能当上粮草官的,都是陛下信任的心腹,或是陛下信任之人举荐的心腹。

 刚才被拖下去打的粮草官,当初便是李善长在当左丞相时,举荐入京营的。

 军田收成和其他田地一样,都是看天吃饭,赶上丰年大丰收,锅里的粥浓稠,赶上旱涝欠收,锅里的粥稀薄。

 只要粮草官,联合当年管理屯田耕地的将领弄平了账目,是丰收还是欠收,就和地方上一样全靠他们想先拿先吃多少。

 “今年过冬下了几场雪,瑞雪兆丰年,要吃陈米也应该等新米下来,下半年再吃,也不知道粮草官急什么?”

 “还能急什么,韩国公在朝堂失势,急着拿钱去抱别的大腿呗。”

 提到韩国公在朝堂上孤立无援的现状,众将领的脸色变得复杂起来。

 他们自然知道,韩国公主动为他们遮掩,除了处境相当以外,还有拉拢他们的意图。

 要是这次能够度过难关,他们不介意,改日照拂一下新进京营的李家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