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大明粪丹,南美硝石(第2页)

 

“咦?爷爷和爹爹,怎么又相顾无言了?”

 

“标儿,要不咱再等等?”

 

“……”

 

不等朱标回话,朱雄英着急了,脱口而出。

 

“不!”

 

朱元璋哭笑不得的说道:“乖孙,你怎么老是插话呢,你知道玉米在它原产地怎么种吗?”

 

“不!”

 

啊?

 

就在朱元璋和朱标,全部错愕不已的时候,朱雄英在心里吐槽着。

 

“虽然我不知道怎么种,但原产地的人们也是一样的,他们就是随便撒把种子扔到土里,能活就活,不能活就算,所以玉米粒才那么小,挪到大明来深耕细作,随便撒泡尿,结出来的果子都比原产地的要大。”

 

原来如此。

 

合着原产地的人们,如此暴殄天物,难怪这么好的粮食,居然没有传到大明来。

 

想过他们不会种,没想到这么不会种。

那么,在原产地那种环境,都能出苗结种的玉米,到了大明,只会是如鱼得水。

 

以后让李俨不必那么小心翼翼,像护眼珠子一样照顾玉米苗了。

 

该风吹雨打就让它风吹雨打,才能收集玉米种植过程中,完整的进程,确定它到底适合怎样的环境。

 

“轰隆!”

 

外面闪过一道惊雷。

 

阴云密布,可朱元璋却有种天都亮了的感觉。

 

那还等什么!

 

“标儿,就让李俨完全按照高粱的种法试种玉米,成不成功都不赖他。”

 

至于粪丹,这东西听上去应该是粪肥的一种。

 

朱元璋当然想知道,它是怎么弄出来的,要怎么用,但他更明白,现有的肥料不是堆到玉米地里,它就能立竿见影的。

 

一旦像工部酿国酒制玻璃似的,过程复杂的话,可能等到玉米熟了煮进锅里到了乖孙肚子里,这粪丹还没造好呢。

 

也没啥,大不了下一次再用,反正皇庄已经在搭暖棚了,以最快的速度,让成熟可播种的玉米二次试种。

 

“洪武年间的农业水平是怎么样的来着?”

 

朱雄英这会儿已经无心顾及,老朱和爹爹在说什么了。

 

而是在认真回想着,《农政全书》里,粪丹是怎么做的。

 

“《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和《本草纲目》被誉为明代三大科技杰作,可惜我全没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