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审不出,现杀不埋

“为了平息此次科举泄题一案的风波,还请陛下如了李善长的愿,只有这样,履行李善长制定计划的那些杀人凶手,才会进行下一步!”

 这场朝堂之上的君臣争斗,不能再让那些涉世未深的学子卷进来了。

 李善长做事太疯狂。

 只想扩大事态的影响范围,根本不顾学子的死活。

 朱元璋早就有此打算,但还是想着,能往后拖一时,老先生便少受些罪。

 根据毛骧手下的锦衣卫来报,有几个李善长门生故吏多的地方,确实有所异动。

 “老先生,你此时入诏狱的话,只怕要待几日。”

 朱元璋看着刘基手里的拐杖。

 刘基微微一笑。

 “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朱元璋见他去意已绝,叹息一声。

 “咱不是寻思着,那诏狱地方阴湿,你身子骨又不好,就算再怎样安排周全了,万一那李善长想和老先生你鱼死网破,简直是防不胜防。”

 根据乖孙所说。

 老先生的生死关,就在今年这七八月份里。

 好死不死,事情就赶巧,凑到了这个节骨眼上。

 别说什么夏原吉,什么姚广孝的,朱元璋在朝政上最得力的助手,人品也最信得过的,还是刘伯温。

 “陛下,你可真的是太高看老夫了。”

 刘基抚了抚须,无奈苦笑。

 “老夫倒是愿意不惜己身,与那害死无辜学子的幕后黑手同归于尽,可那黑手只是想拿老夫当那抛砖引玉的砖而已。”

 “咱知道,李善长是想试探咱的心思,只要把老先生关进诏狱,他就提起空印一事,让咱像处置你一样,严格处置那些涉案官员,逼着咱自上至下来一次大清洗,搞得朝野上下震荡。”

 洪武八年这一年,朱元璋可是做了不少的事情。

 光是胡党谋逆案,引发的官制改革,就已经引起了朝野上下的动荡。

 只不过,这一切是在可控范围内的。

 动荡过后,自然需要平静一段时间,让那些不适应新制的人们,慢慢踏实下来。

 而突发的难以掌握的动荡,一旦被有心人利用,恐怕动摇国本。

 “陛下既然知晓其中利害,也早做了防范,只剩下老夫一脚踏入诏狱,就能守株待兔,那还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