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海上浮森
第619章 光禄寺做的月饼,与工部做的月饼(第3页)
“老爷,除了吃食以外,你再去买几斤棉花扯几尺绸布,我给原吉那孩子,再做两套衣服,他身上的衣服都脱线了,等节后他入了太学,就该穿新衣服了。”
太学招收的大多是官僚子弟,而国子监则是贵族高官子弟,尽管太学里,也有不少学问好的普通百姓出身的学子,但穿着方面,自然不像在地方一样随意,总不能丢了太学的脸面。
只是这样一来,过节用的预算,又得缩减。
夏主事快把手里那锭银子盘出水来了,不由得感慨一声。
“幸亏上个月,陛下发给我的养廉银又出了两成,否则这节就不好过了。”
夏家在元末时,虽然家族并不显赫,但在地方也算是小有名气的家族,可惜经历了明末动荡,最终变成了寒门。
当年夏主事前来京城参加会试,是集了全族之力,筹措的盘缠,却依旧不够路费和嚼用。
是堂兄夏时敏,把教书所得的银钱与学生送的吃食,全部塞进了他的箱笼里,还典当了祖上传下来的两套书,这才让他有了出头的机会。
所以自从他在京城立足,有了稳定的收入,便总会拿出一部分,托人送回族中,回馈族亲。
想到这里,夏主事满眼柔情地看着邹氏。
“夫人,辛苦你了。”
“你我夫妻一体,说这种见外的话干什么。”
邹氏抬头眨了眨因为一直盯着线脚,有些酸涩的双眼,朝着大门方向张望。
“我好像听到隔壁有人在喊,是不是陛下让光禄寺送的节礼要到了,堂兄和原吉他们,还没吃过光禄寺的月饼呢,也不知道今年陛下,每家能发多少块?”
以前能发多少块,夏主事是知道的。
因为陛下花钱会给户部递条子,大家能推测出来。
可自从陛下开始让工部做各种生意,许多时候花钱直接从内库里出,户部上下就不知道陛下的预算了。
但想来,也与往年相差不多。
“夏主事,陛下恩赐的节礼送来了,家里有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