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借力打力,八百里加急(第3页)

 

要不是沈家丝绸产量高,名声响,挤兑得他们赚不到更多的钱,他们早把手里所有耕地改种桑苗了!

 

“缜儿,写!”

 

杨缜算是上这些奸商叔伯们,言传身教地给上了一堂课。

 

当着大家的面,开始给陛下写奏疏,写完就让陆垚让锦衣卫,加急送到京城去。

 

并请求陆垚告诉漕运司,尽全力把沈十石的船拦下来。

 

松江府离南京只有七八百里,顺风一吹,两日就能直达京城。

 

沈家在京里有大小官员帮着说话,他们可没有。

 

而事情到了这一步,

 

“放心吧杨通判,别说沈十石,哪怕一个沈家人,也别想离开松江府一步!”

 

陆垚将奏疏交给两位同僚百户。

 

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两位锦衣卫百户,一路上跑死了四匹马,终于用了一天一夜,把杨缜的奏疏,还有盖满各个丝绸大户章印的请愿书,送到了宫里。

 

朱元璋刚和乖孙吃完饭,正一边看着乖孙走步消食,一边低头批请安奏疏。

 

收到奏疏和请愿书,看完上面的内容,一时恍然。

 

“拖了快两个月的事,一块布就让他们抢破了头?”

 

坐在朱元璋怀里阅览奏疏的朱雄英,倒不觉得意外。

 

【商人逐利是天性,能够攒下万贯家财的豪强商绅,都长着一颗懂得趋利避害还有预判形势的头脑。】

 

这些人,以前没和沈家翻脸,一是斗不过,二是利益和风险不对等。

 

朱元璋此时终于明白,自己还是小瞧了这些商绅的能耐。

 

商人逐利,必不能让这股力量失控,否则的话,就要走齐纨鲁缟的鲁国老路。

 

“乖孙,先坐一边去,咱要趁着标儿还没来,写封密信。”

 

【事情都这么明朗了,为什么还写密信?】

 

“咱这信不是给杨缜的。”

 

哦!

 

朱雄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