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知道(第2页)

 却不想,真正的始作俑者在这。 

 席仲,他是大理寺卿啊。 

 他做了二十年的大理寺卿。 

 他最懂的,是破案的思路,是丰富的破案经验,以及对证物、细节的把握。 

 但又是谁,指导着这位大理寺卿,把他所有的经验、思路、和对证物的了解,转化成了作案的手法? 

 席仲,难道是靠着作案成为大理寺卿的吗? 

 不,在遇到李延之前。e(2白?£+马a¥书$?=院; ?无?+t错=@内u,容°a* 

 他是破案的,所以宋显拜他为师! 

 是从李延登基之后,选择效忠李延的他,才将破案的能力,变成了作案的能力! 

 是在李延抛出忠君还是正义的那个问题的时候。 

 席仲选择了前者! 

 于是,就开始做了一桩又一桩的案子,越来越上道,越来越娴熟。 

 首到…… 

 李如月看着李延,想到了方才席仲的嘲笑。 

 她看着他,看着他身上那即便他们数年未见,也依然让她清晰感知到的熟悉感。 

 那……是一种存在于冥冥之中,血浓于水的熟悉感。 

 她那一向沉静的心,突然乱了。 

 她……能走到这一步,究竟是因为她学到了,还是说,她本来就……! 

 “如月。” 

 李延呼唤她。 

 李如月赶忙回过神,却察觉自己的眼睛里有点泪光。 

 她努力的稳住心神,垂首:“父皇。” 

 尽管她己经很快垂眸,但她泛红的眼眶,眼底的迟疑,还是被李延捕捉到了。 

 李延看着她。 

 他盯着她看时,就好像她盯着他看时一样。 

 很像。 

 并不是审视,却会定住一首的看。 

 因为他们两个,都不像旁人。 

 旁人,李延一眼就看清楚他们在想什么,是什么情绪。 

 只有这孩子,他得多看一会儿。 

 而李如月看他,更多的时候,是在探究,是在了解他,是在捕捉他透露出那多又不多的信息,企图在脑中将他构建完整。 

 李延又何尝不是? 

 他多看了李如月一会儿,却未曾将这个孩子构建完整。 

 也未能将她等同于任何一种他见过的类别。 

 她既不像瑜宁,也不像二公主、三公主。 

 不像任何一个他见过的女孩、或者人。 

 父女此刻相对,竟像初见般陌生,都带着防备。 

 “怎么?想起你母亲了?” 

 李延揣测着,想着各种李如月方才表现的内在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