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傅家
《论语》、《礼记》、《唐书》中皆有明确的说明。
大临朝沿用的乃是《唐书》中的束脩礼,很是隆重。
早在辛子荣进宫任教那一天,李延带着一众皇子、公主,己经把礼节完成了。
只可惜,李如月和李承隐没有资格参与。
高昂价值的礼品,李延早给过了,仪式也办过。
李如月和李承隐此刻其实只要补上三拜,即算礼成。
可这并不是所有人能懂的。
譬如李承隐对于此礼就一知半解。
李如月脑子里己经回忆起了自己曾在书上读过的文字,然后恍然明白,这是辛子荣在试探他们的基础。
而且辛子荣此刻盯着李承隐,显然是更好奇这位成年皇子的读书基础。
这种事上,就不用作假了。
李如月没有提醒李承隐。
辛子荣看到李承隐求助李如月的眼神,冷哼一声:“大皇子,您都快成年了,怎么遇到什么事儿都往妹妹那儿看?难道她能比你读的书还多?”
这句话让李如月敏锐的捕捉到,辛子荣这个人对宫里的事是有所了解的。
譬如,李承隐在寿康宫虽然没有读书资格,却有书可看。
而李如月什么也没。^x~k¢a~n?s*h?u¨w¢u/.·c^o`m^
若非她自个儿钻了摘星楼偷读过一些书,恐怕早年识的几个字也会忘了。
李承隐被辛子荣问的口干舌燥,局促的手不知道往哪放。
李如月起身,作礼。
“先生,如月和皇兄无母亲教养,也无师尊教诲,在礼数上无知,也实属无奈,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辛子荣盯了眼李如月,叹了口气。
其实他这么逼问李承隐,不仅仅是在试探他的知识储备和基础。
更多的是在试探品性。
这人什么性格,遇事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是辩解呢,还是认错,还是询问呢,还是闷着自己慌张?
一眼,就可以把本性看个七八。
堂堂一个大男儿家,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是看旁边的妹子。
被人家追问是一声不吭,只低着头。
反倒这公主,坦坦荡荡,有什么说什么,话也说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