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拜见县令(第2页)
\"怎么回事?\"韩牧野快步下城询问。
守门士兵禀报:\"是从青山县逃来的难民,约有百余人。赵守备有令,为防止奸细混入,不得轻易开城。\"
韩牧野仔细观察那些难民,多是老弱妇孺,个个面黄肌瘦,有几个孩童已经饿得哭不出声来。他沉吟片刻,对士兵道:\"去请赵守备来,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不多时,赵守备赶到。韩牧野提议:\"大人,可否在城外设一临时营地,先对这些难民进行甄别?若确系良民,再分批放入城中。\"
赵守备皱眉:\"韩老弟,如今战事在即,哪有精力管这些?\"
\"正因战事在即,才更该收容难民。\"韩牧野正色道,\"一则显我玉兰县仁义之心,二则这些难民中或有壮丁可补充兵力,妇女亦可加入后勤。\"
苏月禾也上前道:\"大人,我愿带医疗组出城为难民诊治。若有疫病,正好隔离在外。\"
赵守备思索良久,终于点头:\"就依你们。但务必严加盘查,绝不可放入奸细!\"
当夜,韩牧野亲自监督营地的搭建。苏月禾则带着药箱为难民诊治。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拉着她的手泣不成声:\"姑娘啊,你真是个活菩萨啊!青山县破城时,那些天杀的见人就杀...我一家十几口,就剩我这把老骨头了...\"
苏月禾强忍泪水,细心为老人包扎腿上的伤口。她回头望去,只见韩牧野正蹲在一个瘦小的孩童面前,将自己干粮掰下一大半递过去。月光下,那个平日里坚毅冷峻的猎人,眼神温柔得令人心颤。
三日后,经过严格甄别,八十余名难民被放入城中。其中二十多名青壮年男子自愿加入守城队伍,妇女们则被编入后勤队。令人惊喜的是,难民中竟有一位姓陈的老兵,曾在边关服役多年,精通守城战术。
孟县令得知后,亲自接见了陈老兵,并采纳了他提出的\"瓮城\"防御策略——在城门内再筑一道矮墙,形成夹击之势。
随着备战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城中的气氛也日渐紧张。这日清晨,韩牧野正在箭楼检查弓箭储备,忽听城头警钟大作。
\"叛军来了!\"士兵高声呼喊。
韩牧野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城墙,只见远处尘土飞扬,黑压压的军队如潮水般向城池涌来。他粗略估算,至少有五千之众。
\"终于来了。\"赵守备不知何时已站在他身旁,脸色凝重,\"韩老弟,东南角就交给你了。\"
韩牧野郑重点头,随即下令弓箭手就位。他特意在东南角城墙安排了双倍人手,并让陈老兵带着二十名精兵埋伏在乱石岗附近。
叛军很快兵临城下,却没有立即攻城,而是在南门外三里处安营扎寨。午后,一队骑兵举着白旗来到城下喊话:
\"玉兰县守军听着!我大军十万,已连克三城!尔等若开城投降,可保性命;若负隅顽抗,破城之日,鸡犬不留!\"
城上守军闻言,不少人面露惧色。韩牧野见状,突然张弓搭箭,\"嗖\"的一声,那面白旗应声而落。
\"回去告诉你们主帅,\"韩牧野声如洪钟,\"玉兰县城虽小,却有热血男儿誓死守卫!要战便战,休要聒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