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药器坊

苏月禾的药器作坊很快在农庄东南角建立起来。她选了一处靠近溪流的位置,方便取水和泥。韩牧野派了两个心灵手巧的妇人给她做帮手,又从李翁那里借来了小型陶轮。

 

\"苏姑娘,制药器与制瓦不同。\"张叔难得主动前来指导,\"药器讲究胎薄均匀,火候更要精准。\"

 

苏月禾虚心求教,很快掌握了基本技巧。她将药草知识融入制陶工艺,创造出独特的配方。比如加入白芨粉增加胎体密实度,掺入艾叶灰使陶器表面形成细微气孔,便于药性渗透。

 

第一批药罐出窑那天,农庄众人争相围观。那些陶器胎薄如纸,却坚韧异常,轻轻敲击,声音如玉磬般清脆悠长。

 

\"这手艺,比县城药铺的强多了!\"赵铁柱捧着一个药碾爱不释手。

 

更令人惊喜的是,苏月禾烧制的一套十二味药罐,每个罐内壁都天然形成了不同的纹理,恰好对应不同药材的储存需求。

 

\"天赐良缘啊!\"李翁捋须感叹,\"苏姑娘这手艺,都快赶上官窑里烧出来的了。\"

 

这消息不胫而走。没过几天,县城\"济世堂\"的掌柜亲自上门,以高价订制了五十套药罐。农庄的产业名录上,又添了\"药陶\"这一项。

 

苏月禾结合药圃的草药配方,不断改进提升工艺,随着陶艺的发展,农庄的窑炉已经增加到四座。一座烧普通砖瓦,一座烧鱼鳞瓦和琉璃瓦,一座专供苏月禾烧制药陶,还有一座试验窑,由李翁和张叔研究新工艺。

 

这天清晨,韩牧野正在新建的仓库清点存货,红姑匆匆跑来:\"韩大哥,快去新窑那边瞧瞧!李翁说有重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