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偷学手艺(第3页)

 

这天傍晚,小石头独自坐在窑口,望着远处炊烟袅袅的庄子出神。韩牧野不知何时来到身旁,递给他一碗新酿的梅子酒。

 

\"师父,我在想...\"小石头指着远处的群山,\"那些山里肯定还有更多煤石和陶土。要是能多开几座窑...\"

 

\"那就开。\"韩牧野抿了口酒,\"不过得先办件事。\"

 

第二天,庄子里贴出了告示:竹溪窑场招学徒,不分籍贯,不论出身,包吃住,学成送一套制陶工具。消息像长了翅膀,不出三日,就有十几个周边村落的少年前来报名。

 

小石头和阿土负责筛选,标准很简单——能吃苦,有巧思。最后收了八个学徒,最小的才十二岁。窑场顿时热闹起来,白天叮叮当当的制坯声,夜里噼啪的烧窑声,成了竹溪新的乐章。

 

夏至这天,新建的窑神庙开了光。韩牧野亲手将第一块紫砖供在神龛前,小石头带着学徒们献上新烧的陶制供器。供桌正中,摆着那本残破的《窑务纪要》——如今已经续写了厚厚半册。

 

祭祀完毕,庄户们聚在晒场吃团圆饭。新麦蒸的馍馍,头茬黄瓜拌的凉菜,还有用新窑烧制的陶罐炖的羊肉汤。孩子们举着陶哨满场跑,吹出百鸟朝凤般的欢快调子。

 

酒过三巡,王虎突然拍案而起:\"我提议!给咱窑场起个响亮名号!\"

 

众人七嘴八舌,有的说叫\"青砖窑\",有的说叫\"紫陶坊\",最后还是韩牧野一锤定音:\"就叫'新窑'吧。纪念咱们从雪灾里重生,也盼着每个来学艺的人都能重获新生。\"

 

\"好!\"所有人都举起陶碗。月光下,新烧的瓷器泛着温润的光泽,映照着一张张黝黑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