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生意兴隆(第2页)

 竹溪庄园作为玉州府首屈一指的产业,在这股强劲的春风中,更是乘势而上,各项生意红火得如同三伏天的骄阳。

 竹溪瓷窑,更是成为了玉州府乃至周边州府瓷器行当里最响亮的一块招牌,几年前的盛况再现。

 苏岩青从姐夫韩牧野那里学来的管理理念和严格的质量把控发挥了巨大作用。瓷窑分工明确,从选土、炼泥、拉坯、施釉到烧制,每一道工序都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把关。尤其是那套作为贺礼而名声大噪的“雨过天青”釉色茶具,其纯净空灵的釉色和薄如蝉翼的胎质,一经在百川坊市的“珍品阁”亮相,便引起了轰动。富商巨贾、文人雅士争相求购,一套十二件的精品,价格已炒至百金,且常常有价无市。瓷窑日夜赶工,除了主打的高端精品,也生产大量质优价廉的日用瓷,通过漕帮王五的船队,源源不断地运往南北各地,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竹溪药行,依托苏家深厚底蕴和红姑这位“活药典”的坐镇,生意同样蒸蒸日上。红姑不仅精于炮制古方成药,更根据季节变化和玉州本地多湿热的特性,研制出几款效果显着的祛湿茶、消暑散、养颜膏,口碑极佳。药行在百川坊市设有大型铺面,批零兼营。苏岩青还利用漕帮的便利,从南方采购大量本地稀缺的药材,又从北方收来上好的参茸,使得竹溪药行成为了南北药材的一个重要集散点。许多外地药商都慕名而来,大宗交易络绎不绝。

 而竹溪木坊,当年跟着石头学习技艺的几个小子如今都是木工坊的老师傅了,尤其是张家的两个小子带了不少徒弟。如今已发展成规模不小的工坊。工坊的师傅们手艺精湛,尤其擅长利用竹溪山特产的楠木、樟木、以及韧性极佳的斑竹,打造家具。

 他们制作的家具,款式新颖大方,兼具北方的厚重实用与南方的精巧雅致,榫卯结构扎实,打磨光滑如镜,不上漆亦显天然木纹之美。无论是富户厅堂里的八仙桌、太师椅、博古架,还是寻常百姓家的箱笼、板凳、婴儿摇床,都广受欢迎。木坊还与瓷窑联动,推出了嵌入精美瓷片的桌面、屏风等特色产品,更是别具一格,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