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神秘礼物(第2页)
河畔的良田里,引水渠的拓宽加深工程同步进行。
肥沃的土壤被深耕细作,一部分撒下了精选的药膳谷物种子。
另一部分则按照苏月禾的提议,由专人负责,小心翼翼地栽种下从江南高价购回的优质桑苗。
嫩绿的桑叶在春风中舒展开来,预示着未来丝线原料的希望。
庄园原有的药田,也开始了新一轮的精耕细作和品种优化。
韩牧野几乎泡在了田间地头,亲自监督选种、育苗、移栽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按照他心中“皇贡”的标准来要求。
他甚至请来了玉州府衙的农学博士,共同探讨如何提升药材的品相和有效成分含量。
另一边,苏月禾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她重金聘请到了玉州城两位德高望重的老绣娘——一位是曾在江南织造府做过事的秦嬷嬷,另一位是玉州本地绣艺世家出身的赵娘子。
两位老绣娘看了绣艺阁的计划书,又得知场地是太守大人无偿划拨,旨在帮扶贫苦女子,都大为感动,欣然应允出任主教习。
同时,一个更大的好消息从京城传来——那位在玄机阁婚宴上有一面之缘的徐嬷嬷,竟然回信了!
信是陈夫人代笔,言辞恳切。
信中言道,徐嬷嬷年事已高,不便长途跋涉亲赴玉州执教,但对苏月禾创办绣艺阁、授艺济人的善举极为赞赏。
她愿意担任绣艺阁的“终身名誉顾问”,并随信附上了她毕生总结的《苏绣针法精要》手稿和一套她珍藏的宫廷花样图谱!
更承诺,日后绣艺阁若有技艺上的疑难,或绣品需要品鉴,皆可写信至陈府,她必悉心解答!
这简直是雪中送炭!徐嬷嬷的名头和她的技艺精华,无疑将成为绣艺阁最耀眼的金字招牌和最珍贵的教学宝藏!
苏月禾捧着那厚厚的、字迹娟秀的手稿和精美绝伦的花样图谱,激动得热泪盈眶。
邱丽娘得知消息,更是乐得一蹦三尺高:“我的天!妹妹!咱们这绣艺阁还没开张呢,就有宫里出来的老供奉当顾问了!
这排面!玉州城独一份!我看谁还敢小瞧咱们!”
有了强援,苏月禾信心倍增。
她结合秦嬷嬷、赵娘子的经验以及徐嬷嬷的珍贵手稿,进一步完善了教学大纲和分级考核标准。
同时,与红姑日夜钻研,终于将六种主打药香囊的配方、工艺和外观标准彻底固化下来,并制作出了第一批完美的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