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共商大计(第2页)
她郑重地点点头:“分内之事。既承了妹妹们的情,自当尽心竭力。”
三人就着图样,从一楼铺面的柜台样式,讨论到三楼雅阁该用何种熏香,又从后院绣娘学艺的时辰安排,
议到库房防虫药包的配方,越说越投机,时间在不知不觉中飞逝。阳光从窗棂的这一头,慢慢移到了那一头。
暮春的风,带着玉州城外新垦药田的泥土气息和桑叶的微涩清香,吹过日渐繁华的街市。竹溪庄园名下,“绣艺阁”三个描金大字在崭新的朱漆匾额上熠熠生辉。
挂牌开张这一日,吉时未到,三层绣楼前已是人声鼎沸,车马盈门。
红绸高挂,鞭炮齐鸣,碎红纸屑如同喜庆的花雨,铺满了门前洁净的青石板路。
玉州城里有头有脸的夫人、小姐们,得了风声的商贾内眷,甚至邻近州县慕名而来的客人,将绣艺阁围了个水泄不通。
一楼宽阔敞亮的亲子成衣铺,瞬间成了欢乐的海洋。
色彩鲜亮、款式别致的孩童衣衫挂满了衣架和墙面,憨态可掬的小老虎帽、绣着鲤鱼跃龙门图案的肚兜、缀着彩色绒球的小鞋子……引得带着孩子的妇人们爱不释手。
展柜前更是挤满了人,四季绣样图册被争相传阅,尤其是那些针法详尽、可供临摹的小稿,不少手头拮据却有一手好绣活的女子看得眼热心跳,悄悄向旁边穿着统一青色比甲、笑容可掬的女伙计打听如何投稿售卖自己的绣样。
“这位娘子,您瞧这夏荷小稿,夫人说用月白配藕荷色打底,银线勾水纹,清雅不俗!
您要是绣得好,咱们阁里按品级收购,价格公道!”一个伶俐的女伙计正热情地向一位衣着朴素、但手指纤长、一看就是巧手的年轻妇人介绍着。
妇人眼中闪着光,连连点头:“好,好!我回去就试试!”
试衣的娘子们更是排起了蜿蜒的队伍,对着擦拭得锃亮的西洋玻璃镜,这可是韩牧野花大价钱从海商手里弄来的稀罕物,左照右照,啧啧称赞。
伙计们穿着统一的服饰,穿梭其间,量体、取衣、介绍,忙而不乱,声音都带着喜气。
二楼贵宾专柜,相对清幽些,但也座无虚席。珠帘轻掩,丝竹声若有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