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救下使者(第2页)
兵部尚书陈继儒须发皆张,正唾沫横飞地激烈反对:“陛下!万万不可啊!此乃多罗国奸计!
国主暴毙本就蹊跷,焉知不是星澜公主与其兄设下的圈套?
诱我大胤出兵,深陷其内斗泥潭!劳师远征,耗费钱粮无数,若战事不利,损兵折将,动摇国本!
且干涉他国内政,有损我天朝上国仁德之名!请陛下明鉴!
当严词拒绝星澜公主之请,勒令其约束部众,不得再生事端!
至于逍遥王…哼,其自请联姻之举,如今看来,恐早有预谋,需详加审查!”
内阁次辅张阁老捻着胡须,眉头紧锁,虽未像陈继儒那般激烈,但也面露忧色:“陛下,陈尚书所言,虽言辞过激,但也不无道理。
出兵之事,关乎国运,确需慎之又慎。多罗内情不明,贸然介入,风险难测啊。”
皇帝紧抿着唇,目光扫过案上那些沉甸甸的文书,最后落在一直沉默肃立、如同山岳般沉稳的方时赫身上。
“方爱卿,你深夜叩阙,言有北境军情后续,又力主出兵。陈爱卿与张阁老之忧,你如何解?”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方时赫身上。陈继儒眼中更是毫不掩饰的敌意。
方时赫不慌不忙,上前一步,深深一揖:“陛下!臣方时赫,冒死陈情!
陈尚书与张阁老之忧,乃老成谋国之言,然臣观之,却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噎废食!”他语出惊人!
“放肆!”陈继儒怒喝。
皇帝却抬手制止了他,目光锐利地盯着方时赫:“哦?方爱卿有何高见?详细道来!”
“遵旨!”方时赫声音沉稳有力,条理清晰,开始抛出他精心准备的“北境策论”,将机遇、风险、应对之策一一剖析,字字句句直指核心,尤其强调:
“此乃千载难逢之机,助多罗沐泽,立亲胤新主,可定北境数十年乾坤!
按兵不动,则坐视强邻生乱,无论谁胜,新主必恨我袖手,烽烟迟早复燃,遗祸子孙!星澜公主舍身救兄,其情可悯,其信物质子于朝可昭!
逍遥王殿下深明大义,自请联姻,非但无罪,实乃社稷功臣!当务之急,便是释放王爷,主持大婚,整军备战!”
他话音未落,一名小太监急匆匆捧着一个密封的锦囊进来,低声在皇帝耳边说了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