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骤雨(第2页)

 谁也没有想到,上层居然也有人阻挠对这些事情立案调查。他们给出的理由是,上层只负责调查处理省部级干部。至于像徐曼妤这样的县处级干部,还是发回省里,由省市两级纪委自行调查处理最好。

 上下级之间,要划清界限、厘清职责。上级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大事儿小事儿都由上级一手包办。

 上层就在举报信上盖了一个红印章,然后就把这封举报信重新转回了省里。

 尽管上层有人阻挠对这个案子进行调查,但是上层还是对这封举报信反映的内容,在暗地里进行了调查。

 结果,在欧洲某银行还真发现了举报信反映的那个账户。

 账户里存有一亿多美元。

 虽然银行账户用的是另外一个名字,但是调查人员很快就查证到,这个名字其实就是徐曼妤的化名。

 再进一步查证,调查人员竟发现,徐曼妤不仅使用这个名字办理了护照,而且还取得了欧洲某国的永久居住权。

 只可惜,除国际法庭协查外,某国银行拒绝向任何国家政府提供客户信息。上述信息并非通过银行获得,不能直接作为徐曼妤犯罪的证据。

 另外,调查人员还发现,徐曼妤除去和黄濬有染,进行权色交易之外,她还和项文林、罗长青等厅级官员保持不正当男女关系。

 项文林在莆贤担任市长的时候,他提出了把国企卖光、送光、破产光的“三光”政策。

 由于得不到市委书记姜怀远的支持,又受到分管国企改革的常务副市长钟延睦的抵制,他这个“三光”政策,在莆贤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后来项文林如愿以偿,担任了岱州市委书记,成了一个城市的“一把手”。

 于是他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在项文林强硬作风和铁腕手段之下,“三光”政策在岱州国企改革中,才得到了彻底贯彻和落实。

 岱州是老牌工业城市,工业基础要比莆贤雄厚得多。还有相当一部分国企,不仅能发出工人工资,甚至年终还有少量盈余。

 好多事情都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岱州国企改革始终动力不足,一直吊在全省队伍的末尾。

 正是因为岱州国企改革落后,在原岱州市委书记韩立军落马之后,省委才把项文林这个国企改革的激进人物,放到了岱州市委书记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