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书生的文学(第2页)

 

比试当日,众人围坐在一起,听着参赛者们依次诵读自己的作品。当文正若诵读他那篇文章时,在场的不少人都听得皱起了眉头,面露疑惑之色。

 

一位书生忍不住小声嘀咕道:“这文章,看着倒是华丽,可这意思怎么如此难懂呀,感觉就是把那些好词好句硬凑在一起,没什么实在的内容呢。”

 

另一位书生也附和着说:“是啊,以前觉得文正若的文章还挺有韵味的,如今怎么变成这样了,华而不实啊。”

 

文正若诵读完毕后,满心期待地看着众人,可等来的却不是夸赞,而是一片沉默和些许质疑的目光。

 

老学究微微皱眉,说道:“正若啊,你这文章,老夫读来着实有些吃力呀,虽说用词华丽,可这真情实意却少了许多,就如同那狗尾续貂一般,好好的一篇文章,被这些繁杂的修饰给掩盖了原本的韵味啊。”

 

文正若听了,心中犹如被泼了一盆冷水,十分失落,他争辩道:“先生,我这是想着让文章更有深度,更显文采,才用了这些词句呀,怎会是狗尾续貂呢?”

 

老学究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说:“正若啊,文章之道,贵在以情动人,以意取胜,并非是靠这些华丽辞藻的堆砌呀。你如今本末倒置,只追求表面的华丽,却忽略了文章的根本,这可不是做学问的正途啊。”

 

文正若听了老学究的话,心中虽有些不服气,但也知道自己确实有些问题,他默默地坐了下来,陷入了沉思。

 

回到家后,文正若心情十分低落,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反复想着老学究的话。他看着自己以前写的那些虽然质朴却饱含情感的文章,再对比现在这些华而不实的作品,心中满是懊悔:“我这是怎么了呀,为何要为了那虚无的夸赞,把自己的初心都丢了呢?我原本是想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想法,传递真挚的情感,如今却变成了这般模样,真是太不该了。”

 

从那以后,文正若决定要改变自己的写作风格,找回曾经的那份初心。他不再刻意去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静下心来,走出书房,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

 

他会在清晨去小镇的集市上,观察那些来来往往的百姓,看他们为了生活奔波忙碌,听他们讨价还价的声音,感受着人间烟火气;他也会在傍晚时分,漫步在小镇的郊外,欣赏那落日余晖下的田野风光,聆听鸟儿归巢的鸣叫声,体会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有一天,文正若在郊外看到一位老农正辛苦地在田里劳作,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可他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文正若心中一动,走上前去,与老农攀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