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难逃阴谋(第2页)
由于西北战场上对吐蕃与对西夏的战事规模与持续时间日益扩增,西军诸军之间的互动也也日益屡次,增进了相互间的协调,使得西军从一盘散沙被整合成一股团结的势力其次,西北之地虽然贫瘠,但是在宋军推行堡寨进筑之策以后,西军将士们边驻防边屯垦,到了这时已经初步实现了自给自足财政情况也有所好转,不说其它的,光说盐好了,钞盐制之所以崩溃,有一部份的原因就是西北地区不再怎么需要内地的盐了
赵柽听到这却心中一凛,事情有些不大对,西军羽翼日壮,看在朝廷眼里,可不是一件好事早先朝廷还能够节制西军,凭什么一是西军派系林立,豪门众多,犹如一盘散沙所以难以团结起来跟朝廷叫板二是西北土地贫瘠,西军所需多仰内地所以朝廷从财政物资上可住了西军的命脉现在西军对内地的仰赖已经越来越少,这本应该是一件好事,能够减轻朝廷负担,但是这也意味着西军的财政命门已经逐步不被朝廷所掌握了也就是说,西军发展到这时,已经有趋势脱离朝廷掌握可这却大大地坏了祖上的规矩,自己的爹虽然信任童贯,但若让童贯统合了西军大部份的势力,他能完全没有点想法吗就是他爹对童贯没想法,满朝文武难道也不担心吗想到此,赵柽觉得脑子很乱,他竭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将自己了解和经历的些事件串并在一起,忽然发觉自己好像又卷入了朝臣的纷争,陷入了一个阴谋之
首先他的皇上爹不会糊涂到让朝中大臣一方独大,尤其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所以他必须防微杜渐,会在西军中种下一根钉子,使西军内部有裂痕而不能完全整合起来——其他友正在看:但是他钉下的第一颗钉,会不会就是前两年荣升太尉的球星高俅呢
赵柽想了顷刻,觉得没错,高俅算起来也是老爹潜邸之臣,但是他出身太低,也没啥大本事,不像蔡京那样能治国理财,也不像童贯那样能领军拓疆,所以经常遭人白眼赵佶为提拔高俅可谓是煞费苦心,提拔人也是要照规矩走程序的,不可能一步登天他先让高俅下放到基层各部门历练,而高俅他除了逢迎拍马之外,倒也算是机灵,尽量安份不与人争论、低调做人,在下放到基层各部门的时候也都能善尽职责
宋朝的文官是一定要经过考试科举,要有一定的文才宋朝的大文豪不一定是权臣高官,但是朝廷大员绝对都有一定程度的国学文章水平相较之下,宋朝的武官标准就比较没那么严苛虽然要求一定要有边功,但是这个“边功”不一定要真刀真枪上阵厮杀才能够也能够让某个人去担任监军或军中文事务官,在边境前线“历练”个几年镀层金,回来之后自然就有可资提升的资本了
于是高俅在基层安分了几年后,赵佶趁着这次童贯征伐吐蕃宗喀国残余势力的机会将高俅塞到西军之中,童贯就把他安排到了刘仲武的手下刘仲武这个人由于他当时没能在第一时间稳固高永年死难后的局势,导致了宋夏战争优劣形势的大逆转,闹得童贯险些倒台,所以童贯对他没啥好感,在打仗自然不会重用他,将高俅安排在这里既能保证他的生命安全,也能够防止高俅立了大功和自己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