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选择(第2页)
接着赵楷的外庄一夜间被烧为平地,庄客一个未留,当时各种传言都指向他,可开封府查了很长时间却未能找到凶徒,最后只能不了了之,这么大一件事情他能做得滴水不漏,能说他鲁莽吗
随后赵柽大闹京城将几个‘神仙’整的灰溜溜,下了趟江南罢免了大小官员数十位,连号称东南王的朱勔都让他收拾的没脾气,可他结怨江南后却能毫发无伤的平安回京,足见其脑子不但够用,而且极有心机,也难怪赵楷那么聪明的人都被他耍得团团转。
后来考虑到赵柽在京城中结怨甚多,自己出于保护他的目的,同时也为了牵制权势愈众的童贯让他宣抚河东,没指望他能平定边患。可这孩子却一鸣惊人,连败西夏诸军,打得西夏名将察哥单骑落荒而逃,收复了灵、夏等数州,西夏俯首称臣,完成了几代先皇想做却未能做到的事情。
几年间,河东和河中让他治理的井井有条,成功的收服蕃部首领,安抚了各族蕃民,解决了东南民变后大量流民涌入西北等几件大事,由此见得其绝不是不学无术之人,而是胸怀韬略,文能定国武能安邦的大才…
再三比较之后,赵佶认定老二其实才是最为恰当的继任者,但是越是这样自己越不能将皇位传给他。因为自己打算禅位不过是为了对付金军南侵,保全自己的应急之策,如果以老二的手段他继承大宝后,自己要想再重掌权柄那就是不大可能的事情了。
再三权衡后,赵佶眼前闪过太子赵桓幽怨的神情,事到如今也就顾不得许多了,把手中这棵烫手山药扔出去才是要紧事,希望赵桓将来能‘体谅’他的良苦用心…赵佶这些ri子吃饭味同嚼蜡,睡觉也是一夜数惊,噩梦连连,女真入侵的事情折磨的他苦不堪言,不禁心生退意,想着不如禅位,自己做个甩手掌柜,从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每天作画赋诗、听曲喝酒,尽享人生之乐,岂不比当皇帝过得有滋有味。
但是随即问题又来了,赵佶此时不过四十四岁,但是却有了三十一个儿子和三十四个女儿,除了五个皇子与十四个帝ji因病医治无效而早早夭折外,还有二十六个皇子和二十个公主。传位这事儿女儿可以不用考虑,可儿子还有一堆,给谁比较合适呢
老大赵桓是嫡出,当太子十年了,是法定接班人,但这孩子跟自己不对眼,两人也xg格不合。自己喜欢梁师成、童贯、蔡氏父子等人,可他不喜欢,且十分仇视,曾多次扬言等自己掌权后定要将他们严办;再有自己信道,一心向道,可这孩子却喜欢佛教,当年自己不过想将佛刹改为宫观,释迦改为天尊,菩萨改为大士,他就不愿意,在大殿上和自己吵,一点面子不留。
还有自己平时喜欢吃的好点,穿的好些,住的舒适点,能玩儿的痛快点,但这怂孩子就不高兴,不过是在皇城中修了个园,他就每天叨咕,说什么现在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国家经费紧张,咱们家还钱修园子还是应该注意点影响的!跟他娘是一个德行,劝自己要当个什么‘恭俭之德,闻于天下’的明君。他烦不烦啊…
老三赵楷其实最可心儿,这孩子的xg情和爱好跟自己如出一辙,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可谓才华出众,众兄弟没有一个人能超过他。如今这孩子越来越孝顺了,知道自己喜欢珍奇图画,得了好东西马上就给自个儿送来。再一个是赵楷不但长得英俊,而且特别有才。学问渊博,自己这么多孩子中无人能出其左右,他画的小笔鸟和自己画的酷似,简直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另外这孩子还能团结同僚,跟朝中这些大臣们关系都不错,宫里宫外都说他的好。如果让他接班自己那些班底还都能保全。要说资历也有,进士出身,在皇城司任提举一职十多年,搞得也还不错,将皇城司的亲从官从四个指挥发展到五个指挥,人数将近三千。现在自己不出门就能知道天下事。要不是伐辽时白沟一战失利,自己还准备让他担任讨伐军总司令,让其在军队中历练一下镀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