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营造繁荣(第2页)

现在西京维持着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必然需要大量的战马,而战马并不是随便拉过来一匹马就可以成为战马的,其中是非常讲究的。一个马群中到底能有多少马可以用作乘用马呢严格的说,不多!连半数都不到,再好的马种、马群,也大体如此。

而这也是中原农业民族骑兵战斗力低于游牧民族骑兵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中原地区能养马的地方太少,挑选战马的余地小,质量自然就不能那么严格了,基本属于乘用型马供战士骑用就不错了,哪里还有那么多讲究。赵柽的军队发展就经历了这样的曲折。

在襄邑时,赵柽虽然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可培养出的战马质量却并不如人意,可当时就这个条件。即使占领了河中,缴获了西夏不少战马,但是依然难以满足,还需要从回纥购买优良的战马使用,直到控制了西京这种局面才得以缓和。这是因为战马与人一样,年龄制约其体力和能力,由此服役时间是有限的。马的寿命一般为二十五至三十岁。三岁时为成年,经过训练可以骑用;八岁左右,体力、耐力、敏捷程度进入最佳期,这种状态可延续到十四、五岁,这是战马的黄金期;随着战马年龄的增加,各项功能逐渐下降,随之便减低应付错综复杂的战争场面的能力,正常情况下十八岁便应退役。

可这些只是指正常的情况下,战马因常年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很难保证饲养、管理到位、役使得当,从而损伤健康,而受伤更是难免。尤其是在长途行军,特别是急行军、强行军、昼夜行军,战马得不到足够的草料、清水、休息,还要负重而行。而马又有一种强烈的竞争心理,并行马总是越走越快,谁也不肯落后,即使气力不足,仍不愿减速,更不愿停止。如果仍加鞭前行,很容易倒毙,因此在长途急行军,火速传递信息中,战马损耗难以计数!

战斗中马的伤亡也是很大的,因为战场上,骑兵人马合为一体,论是纵向,还是横向,遭到对方打击的面积,战马总要多于战士数倍,由此断战马伤亡率也要多于战士的数倍;另外战场上‘射人先射马’已经成了共识,那么马的伤亡可能性比人也大的多;再者骑手对于来自对方的捅刺、劈砍等打击,可以采取闪避或是用武器挡架等办法保护自己。但是战马它不会啊,即使再敏捷的战马顶多在躲闪上有些动作,故而伤亡也不可避免。

而现在中兴军就有十万人,要是达到双骑保守的说便需要二十万匹,此外还有拉车拖炮的挽马,运输物资的驮马,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目,底数将会是这个数目的几倍,因此战马的驯养同样是一个艰巨的工作。

赵柽在恢复原西京群牧司西北宣抚司牧场的前提下,又在奉圣州建立了新的牧场,引入良种马培育改良马种,虽然这要在多年后才可能见效,但必须做起来。同时他还以税赋的形式向民间牧场收买马匹补充军用,基本解决了军马补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