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迎难而上(第3页)

此时作为大宋的军队主力,大致上可以说有四支,第一支便是自己的中兴军;第二支是宗泽创建的东京留守司军;第三支是赵构带来的帅府军;第四支是陕西军。除上述的三大支军事力量外,还有很多支小部队,有的其实是溃兵散勇为基干的兵匪,其头目大抵是烧杀掳掠的罪魁祸首;有的原是民间武装,为了抗金,而接受宋廷的节制;也有的是一些官员临时拼凑的军队,用以保守本土,如此等等,情况各有不同。

不过想想也是这几年间,大宋全是战火绵延,兵荒马乱的年月,禁军是一败再败,终于修成正果了,实际上很难说有较为固定的军制。但现在整合全事力量,应对可能随时爆发的战争和国内的混乱情况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李纲也同意自己的看法,可现在给自己弄了个这么个东西,那不还是穿新鞋,走老路吗

从宋建国后,这个国家迅速而果断地开始恢复分权制衡的文官政府,并将这个国家交由文官们去管治,文官政府开始下意识地应对历史的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他们实际上要解决的,几乎都是所有的人类文明头一次遇到的问题:文官政府如何与职业军队相处。

文官们制定了历史上第一次接近于完善的职业军人制度,并且严格规定,军队与将领们,必须服从于文官政府的领导。但是文官们去似乎辜负了建国者的美意。帝国的文官们迅速变得傲慢起来,并且滥用他们的领导权。在之后的一百年里,文官们几乎没有人设法去提高职业军人的素质,反面把他们采取歧视的态度。

文官们歧视军人的风气,对这个国家的伤害,几乎更甚于失去养马场所造成的伤害。实际上宋朝的职业军人,享受着当时世界上最优厚的俸禄,装备着当时最先进的武器,却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精神折磨,没有了进取心,没有了以战死疆场的决心和荣誉感,逐渐变成了一群混吃等死没有战斗力的废物。

“看来要想让这些已经习惯了文高武低的士人们改变看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也要走下去!”赵柽想想道,自己的三把火刚烧了一把,就在改革兵制的事情就遇到了困难,可绝不能就此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