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震动(第2页)
由于大理护军一直由高氏掌控。几成其私军,必须予以改编,几经讨论决定由国主担任‘三军都统长’统领全军,兵丁由从各部招募选拔。鉴于当前情况,段誉请求大宋派出人员协助大理整编军队,训练新兵,培养军官,同时将善阐城作为宋军驻兵之地,所需由大理国一力供给。
对于段誉的这个提议大家都心知肚明,他是担心自己刚刚掌权,手里没兵少将,一旦有变他毫无办法,留下宋军一来可以帮助他组建新军,二来也可以给自己壮胆。高宠对于这个建议十分欢迎,他知道皇帝也会答应的,大理军在宋军一手训练下将来必定心向大宋,而且也可从其中培养自己的代理人,而驻兵善阐城则取得了立足点,可以建立自己的基地,周边有事都能迅速反应。
就在各方达成共识,皆大欢喜之时,东川郡、建昌府和石城郡诸部‘突然’提出要求脱离大理国,归附大宋。这个问题一下让各方陷入了尴尬之地,大宋显然无法对倒向自己的人用兵,而大理国又暂时无暇顾及,就是想管也管不了,多年他们前他们就基本上处于独立状态了,不纳贡、不出兵。而这次高氏的讨伐让他们彻底倒向了为他们出头的大宋。大宋一方显然不愿意因为这点事儿影响到刚刚正常化的两国关系,宋使百般‘规劝’,但是各部归意已决。大宋建议暂不接受他们的归附,三郡设立特别区暂由他们自治以三年为期,届时再由他们自己决定去留,那时两国都不得干涉。事已至此,段誉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点头了。各部蛮长却有的动了心思,想看看三年之后三郡情形如何,如果好的话也想学学,当然也不会真心反对。
段誉看看坐在一旁失落的高顺贞,他们‘共事’多年,当然知道其担心啥,也明白这个曾经权臣的需要,眉头一皱,为了安慰高顺贞能让他以后安心,不必担心被清算而想着造反,便宽大为怀的任命其为左相继续参与国家的管理。高顺贞听到任命,擦擦头上的汗珠子,松了口气,躬身受命,对国主不计前嫌依然重用高氏深受感动,表示定会尽心尽力辅佐国主,
各部蛮长却对国主的任命多有微词,好不容易将他弄下去了,又将他提拔了上来,虽说其权力与当日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大家心里还是不舒服,他们担心高氏再次得势不利于各部,便将成纪郡董弥陀推为右相。这个人也不是省油的灯,他祖辈董伽罗曾助段氏开国,先为军师后为宰相,权倾一时,但是后来被日益强大的高氏取代,两族势如水火,把他弄上去正好予以牵制。
诸事议定,各部在大宋使臣和高僧金赫的见证下,写了誓约,喝了血酒,表示共同遵守盟约,如有违背,各部共讨之。其后段誉亲笔书写了国书上报大宋皇帝,对老大拔刀相助是感恩戴德,好话说了一火车,最后赌咒发誓世世代代效忠大宋,岁岁纳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