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妥协
曷懒甸地域广阔,有足够的防御纵深,而且水路通达,可以随时获得补给和增援,又背依高丽这个友好国家为援,而五国部就是大宋的小弟,在他们家门口理当为大哥冲锋陷阵,提供各种帮助。而现在的辽阳城虽控制在大宋的手中,但兵只有两万,地不过方圆几十里,又深处敌国腹地,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只能死守。
尽管辽阳囤积了大量的物资,短时间内不会有断粮之虞,可在断绝支援的情况下,人员物资只出不进,这个年代又没有飞机能实行空投补给,赵柽就是知道怎么造,现在也不赶趟了。待全部消耗干净的那一天,守军除了投降,就只有与城池共存亡一条路可以走。
如果要救援辽阳,现在有两条路可走:一个是驻高丽各军掉头回返,重新打通保州至辽阳的道路,可现在驻高丽各军已经连续作战三个月了,急需一次长时间的休整,而且还要防备金军卷土重来,显然是力不从心;另一个选择就是调集水军力量打通辽河水道,但从入海口到辽阳的水道有数百里,金军只要节节抵抗,层层布防,水军受其作战方式的限制,没有陆军的配合很难打通道路的。这又需要调集大量的陆军配合。
如果再次调集大军进攻,赵柽以为还不如动员各处力量来个灭国之战痛快,可这样就丧失了自己当初定下大宋发展规划,他不能因为这件事影响到大宋以后几十年的发展。所以赵柽不得不承认现在困守辽阳城的虎将成了兀术胁迫大宋手中的‘人质’,自己的小聪明失算了,而他也明白通过政治上解决此事比利用军事解决代价要小得多,那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等金国开价了……
果然赵柽再次摸准了兀术的脉,因为兀术也是个聪明人,明白自己虽然暂时抓住了大宋的尾巴,可那也只是个小尾巴。如果赵柽以烈士断腕的气概舍弃了占据了辽阳城的宋军,二万多人对于大宋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根本不会造成多大损伤,也不会动摇大宋的根基和赵二的统治,反而会激发大宋上下对金国的同仇敌忾。对自己的计划有害无利。
另一方面,宋朝钉在辽阳城的这根钉子对金国牵扯太大了。为了围城和防备宋水军的救援。金国动员了十数万军队和青壮百姓严防死守。大家都守在那里日夜盯着宋军,不生产、不种地,人吃马嚼每日消耗也不是小数目,时间久了,同样让大金吃不消,尤其是损失了辽阳城。
而现在春耕在即。辽阳周围的田地是不指望耕种了,可辽河两岸上百万顷良田不能荒着啊,但是游弋在辽河口的上百艘宋水军战舰同样让人不安,说不定它们哪天便溯流而上。再起战端。面对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人们哪有心思耕田,可时节不等人,再拖些日子便错过了,耽误的就是一年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