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歼其一路(第2页)

底格律斯河的西岸正是幼发拉底河的东岸,两条大河相距最宽之处不过十里,狭窄之处也就三十里。克尔曼残军就像一只被困在跑道上的野牛,在狼群的追击下身上的肉被一块块的撕下。尽管拼命奔跑也难以摆脱追击。两天后,这只蛮牛血干肉尽,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轰然倒下,很快被紧随不舍的狼群吞噬殆尽……

在克尔曼军遭到炮击的同时,罗姆国也发起了攻击,他们想夺回渡桥恢复两军的联系,却始终无法突破被炮火封锁的桥头。眼睁睁的看着宋军骑兵渡过河去将友军合围。但罗姆军也发现敌军的骑军全部过河围堵克尔曼军,营地只有步军防守,这正是进攻的好时机,起码也可以迫使其骑军回援。减轻友军的压力。

三个罗姆军万人队排成长达十里的横队对宋军大营正面发起了进攻。看着缓缓逼近的敌军马威也有些紧张,战前他在和众将商议如何击败突然而至的敌援军时,大家都以为以自己有限的兵力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硬拼肯定是不行的,尤其是罗姆国的重骑兵对他们的威胁最大,己方的骠骑虽有火器在手在对战也难以占据优势,即便能胜也是惨胜。

这种消耗战对于远离本土兵员难以补充的远征军来说是致命的,而前边还有一座坚城等待他们攻取,兵力损失过大将直接导致远征的失败。于是有人提出避开敌军从水路直接北上到巴格达袭取都城,可这个主意很快被否定了,此时他们离帝都已经不足百里,而船行的速度不比骑军,不等他们到达巴格达,敌军援军已经抢先一步到达,躲是躲不开的。打又打不过,躲又躲不开,还有完成预定的战役目标,这是最考验一军之帅的时候。根据战场态势,马威拍板做出了先歼灭当前之敌,再进军帝都的决定。面对占尽优势的敌军,宋军所依仗的只有犀利的火器,据此马威巧妙的部署了己方部队的火力配置:

一方面着眼于充分发扬水师战舰炮火的强大威力,将营地置于舰炮的射程之内,为步军提供强大的火力掩护;另一方面则改变以骑军为作战主体的战术,以步军作为此战的主力,利用野战工事以守为攻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给予进攻的敌人以沉重打击后,再用骑军予以反击。

于是马威以步军呈梯次布置了两道防线,抢修了坚固的野战工事,防线之间以交通壕相沟通,可以自由往来相互支援。一万步军在十里长的防线上看似薄弱,但其火力不容小视。人手一支的连珠枪自不必言,随着对机枪的改进和生产能力的扩大,四管机枪的重量大为降低,便携性提高很多,可以配置到伙。

这使步军每个伙都可以机枪为心形成一个火力支撑点,而船只的载重量大运输能力强,可以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弹药,不必为弹药不足操心,可以放开了打。近千挺的机枪同时打响,想想其场面就足以让人振奋。而其恐怖的杀伤力,凡是经历过的都会被噩梦缠绕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