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临危受命(第2页)
“其一,大理国虽崇尚汉礼,信奉佛教,但是其久居荒蛮之地,民风彪悍,不服王化,动辄据险为寨与朝廷对抗。而大理国山高路险大军进剿困难,往往无功而返,只能许以钱财、官职招抚,而使其更为嚣张,并援引为例,胁迫朝廷!”…
“其二,大理国蛮部众多,大部有三十七寨,小部落数以百计,时常为争夺水源林地时分时合相互征伐,甚至相互勾连对抗朝廷,影响朝政和官员任免,多年来已成定例。使得朝廷和大族不得不对他们进行拉拢,引以为援,以左右国主。”
“其三,大理国虽以段氏为尊,但因其往往依靠部族力量稳固王权,导致权臣辈出,王权势衰。杨氏、董氏、高氏三族都曾以权臣篡位,更改国号,而段氏往往只能凭借另一族的力量复位,可结果不过是换了一个权臣,重走旧路。此次动乱也是因此而起,欲借扶植国主之机篡取大权!”
“嗯,分析的透彻,真是一针见血!”赵柽不禁击掌赞道,帐中的诸位大臣也点头称是,马扩的见解让他们觉得耳目一新,寥寥数语便将大理国的形势说的明明白白。
“陛下拗赞了,臣只是妄言,让诸位同僚见笑了!”得到皇帝的称赞和大家的认同,马扩虽然心中有点小得意,可也得谦虚一些,免得让人以为其狂妄。“继续说!”赵柽抬手鼓励道。
“是,陛下!”马扩再次施礼道,“臣以为自兴国初年,陛下以开发大理铜矿为契机扶植段氏亲政助其平定内乱后,大理国与我大宋交往愈加密切。三郡借机归宋,商旅利用其‘茶庐路’打通了与吐蕃的商道;而大理各部也从中获得了不菲的利益,使其战马可输出到我国,获得粮食补齐不足,尤其是他们换取了奇缺的铁器。而又因为我大宋的介入,使大儡边各国不敢擅起刀兵,不但维护了其和平和稳定,且骑通过与各国的商贸获得了大量的财富!”
“现今大李子争位引发内乱,如果我大宋不加干涉和制止,将很快波及到全国,各部落不可避免的卷入其中,到时战火四起,这不仅将使商路断绝,置我财税受到极大损失,还将威胁到我国广西路、梓州路、成都路的安全,不得不派重兵戒备。”
“另外,三郡虽已归宋,但是其各部与大理仍有诸多关联,而三郡是我大宋冶铜基地,产量占据全国产量一半以上。如果三郡卷入其中,将使铜的供给短缺,以致影响弹药武器的生产,进而使军队战斗力下降,将对陛下的北伐大业造成阻碍!”
“再者,如果我们放任大理动乱不理,不但其国中宵小会拥兵自立,而且引起周边的占城、天竺、吐蕃、蒲甘等早就觊觎大理的诸国入侵,届时我大宋西南边患不止,再出兵讨伐必将动用举国之军,耗费巨大。不若趁动乱初起,各国尚在观望之时出手干涉,止于既成事实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