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 通缉令(第2页)




    建哥你是不是准备进军东南亚?



    多写几首好歌出来,咱们一起把市场打下来!”



    周华建苦笑一声,谦虚地说:



    “哪敢跟你比啊,我是打算6月份发布一张ep《now》,不想大家撞期而已。”



    这几年正值周华建创作生涯的高峰期,加上又是《东方之声》当红到时,人气一直保持不错,



    但在杜笙以及‘少女时代’等强劲对手面前,销量依旧受到了不小影响。



    尤其是唱片市场的整体萎缩,更是让他的处境雪上加霜。



    去年他特意避开双方正面竞争,选择在3月份发布新专《雨人》,结果却遭到选手徒弟们的冲击,真是哭笑不得。



    她们凭借节目积累的人气以及杜笙挂名制作人的加持,竟能抢走他这位导师不少市场份额。



    尽管《雨人》这张专辑也有奖项入账,但相比以往销量没能破百万。



    杜笙笑着摆手道:



    “唱歌只是我的副业罢了,今年发完英文专辑,基本就这样了。”



    周华建、张计纲听后无语。



    你这副业,别人可能用一辈子都无法仰望。



    刘施诗插话道:



    “笙哥,昨晚你不是刚写完一首《大宗师》的宣传曲《一代宗师》吗?”



    唐鄢补充道:



    “而且不用一晚就搞定了,简直像玩一样。”



    看着热热闹闹的剧组,周华建突然觉得自己有点格格不入……



    他站起来对杜笙说:



    “等我们忙完,改天约你打球。”



    说完便与张计纲离开了。



    其实周华建从未见过杜笙打篮球,但他心里盘算着可以找几个球技好的朋友,说不定能在球场上扳回一城。



    杜笙自然不清楚他心理起伏变化,吃完饭又一头扎进片场继续。



    他跟叶炜信打了声招呼:



    “老叶,接下来节奏可以再快点,能多快就多快!”



    叶炜信一听就知道,这是要“冲刺杀青”了。



    《大宗师》这部电影,说白了就是一出功夫串烧。



    没有大特效、没有大爆破、没有大场面,全靠人物和动作撑起剧情。



    所以只要把一个个小场景拍完,再拼接起来就行。



    节奏一旦提上来,效率自然就高了。



    几天后,剧组迎来了重头戏。



    李书文大战罗刹拳王马洛托夫!



    这个角色是电影里的最终Boss,也是李书文一路挑战的终极目标。



    马洛托夫是个来自东欧的格斗高手,力大无穷,擅长摔跤与关节技,号称“铁臂熊王”。



    这场戏之所以拍得久,是因为杜笙遵从电影原则Boss不能一拳倒,于是将对手实力立起来了。



    里面包含了五六段不同风格的打斗:



    从拳脚到器械,从室内到室外,甚至还有两人赤手空拳的贴身缠斗。



    整整三天时间,才把这段高潮戏份全部搞定。



    拍完最后一幕,叶炜信高兴大喊:



    “咔!”



    所有人都知道,《大宗师》正式杀青!



    从开机到杀青,前后加起来还不到42天。



    一部轰轰烈烈的动作电影,就这么快完成了。



    在场的媒体记者们全都傻眼了:



    “不是吧?我们前不久才来参加开机仪式,今天就杀青了?”



    “这速度是不是太快了?会不会太赶了?”



    “不会是随便拍拍糊弄观众的吧?”



    如果是别的国内导演与指导,估计早就被喷成筛子了。



    但换作是杜笙,没人敢质疑。



    因为他的名字,就是品质的代名词。



    其实这种拍摄速度,在业内并不罕见。



    早些年香江那边拍动作电影,快的一周就能搞定一部,慢的也就十天半个月。



    相比之下,杜笙这次一个多月拍完,已经算是“精工细作”了。



    但如果拿他和内地一些导演比,那简直是闪电侠附体。



    很多内地导演拍戏,那叫一个拖。



    明明一场戏十分钟就能搞定,非得磨蹭半天,还要各种开会、讨论、调整机位。



    比如张国师后来那部《满江红》,整部片子基本就是在大院里来回走动,也没几个场景,愣是拍了三个月。



    据说大部分时间都在琢磨怎么‘一镜到底’……



    而且之所以拍那么慢,也是又内在原因的。



    一方面是为了花掉投资方的钱。



    你要是真把预算省下来了,资方不得找你要回去?



    那肯定不行啊!



    导演圈有个濳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