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山寨奖项(第2页)

以至于,港版的《大格局和大预言》,因为内地读者的需求,5000本首印很快就脱销。并且,在几年后,其预言的内容部分兑现之后,其销量再度飙涨。

由于肇凯已经病逝,所以这部书的出版稿酬所得,由刘森做主,预付了100万元稿费,以肇凯的名义,成立一个“肇凯基金会”,通过投资一些蓝筹股、债券、不动产,来实现永续经营,稿费积累所得和投资利润所得,则用于颁发“肇凯经济学奖”,这个奖每四年颁发一次,每期的奖金规模,为肇凯基金会总资产5!

一开始,这个山寨的奖项,没几个经济学家和作家买账。但是,后来随着这个基金会的资产规模滚雪球一般的增值,能够颁发的奖金规模也越来越多,之后,国内外的经济学家对于这个奖也越来越重视。而为了迎合这个奖项,不少的经济学家,也在自己著作里面专门开一个章节,用来神棍预测。虽然,这也导致很多经济学家被现实打脸,但是,依然让很多经济学家乐此不疲。

因为,“肇凯经济学奖”获奖标准很奇葩,并不是证明经济学家的理论研究水平。

它的获奖条件,仅仅是需要出版过一部跟经济相关的书籍,书籍专业与否无所谓,书籍中必须出现过对重大经济事件的预测。

最后根据其预测文字描述跟现实的接近程度,来给神棍们颁奖。

这个奖项,后来就成为了大名鼎鼎的“神棍奖”,这个奖对于现实基本上没多大意义,娱乐性大于专业性。

但是,由于后来媒体的炒作,它的影响力曾经一度超过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毕竟,诺贝尔奖很多获奖者的理论,太过于深奥专业,媒体很难进行娱乐性的炒作。但是,“神棍奖”就不一样了,彻底是一个娱乐性的奖项。后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也是因为其奖金规模逐渐从几万涨到几千万。

之所以要成立这样的奖项,是孟欣建议将水搅浑,将这本书惊世骇俗的预警,淡化成为普通的经济学家也有可能做到的神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