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1980镶黄旗

第1507章 泼冷水(第3页)

但与此同时江惠越也无比的郁闷,她觉得自己的丈夫现在已经掉进钱眼里了,除了钱,眼里已经看不到任何的东西了。

“我看出来了,根本不是国家要涨价,就你们这些商人啊趁机哄抬物价。库里明明有,就是压着不卖。借着机会挣老百姓的血汗钱。你们亏不亏心啊。难怪老百姓都骂你们这帮人呢?合着你们呀,才是这大乱子的根源。我说,你能不能适可而止啊?也算是给孩子积点德啊。”

年京听她这么说,也有点不高兴了。

“你这叫什么话,我们这么干也不违反法律,也没逼着谁非买不可啊。还是那句话,这叫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老百姓骂我们?只能说他们这些人的消费心理太不成熟。一有风吹草动,居然就慌神。那叫活该!”

既然如此,江惠也懒得再说什么了,即便是两口子,但如果生活的价值观背道而驰,那还真是无法沟通了。

“哼,你别得意。我言尽于此,你自己掂量着办吧。我最后再说一句,别看外头现在人都在抢着买东西,可这注定不会是常态,市场状况早晚得回归正常。你最好货到了赶紧出手,否则那些东西早晚非砸你手里不可。”

可年京又哪儿肯认错?

“你说什么笑话呢?那可都是录像机,而且都是进口的日本货。头几年那都是免税商店才能买着,还得要指标的。我们不找他们额外要票就不错了,还砸我手里?你放心,绝对不可能!永远没你说的那一天!”

一直在自己老婆面前卑躬屈膝的他,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挺直腰杆子的机会。

过上了男主外女主内,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日子。

真要听得进江惠的话,那对他来说也就等于回到了过去。

是让他承认自己的才干还不如自己的老婆呢。

自然是完全不可以接受的。

所以他这话说的是斩钉截铁,无比自信。

然而客观世界的一切,都不是以人的主观为转移的。

即使他说绝对不可能!永远没有那一天,就真的没有吗?

不!当然不会的!那才是绝对不可能的!

常言道,大乱必有大治。

所以大抢购风起,随之而来的是治理整顿。

为了避免走更多的弯路,人们要在直路上割出一道沟壑,放下一个障碍。

为了熄灭过度的热情,需要关闭不切实际的梦境。

甚至不惜用破袜子去堵上激进人士的嘴,给那些害了一夜暴富病症的人灌上一头凉水。

总之,上面采取一切措施放慢速度,防止局面彻底失控,甚至有些地方还重新实行了不久前取消的凭票供给制。

1988年的9月,就这样被加套上了一个遮光罩。

结果到了这个月,那些不理智的人们才发现,市场的货物仍然能保证持续的供给。

涨价的情况也有效得到了遏制,并没有出现人们预想的物价大飞涨。

恰恰相反的是,人们从这时起,开始体验到了一个新的经济词汇——疲软。

这个词儿对于表述消费市场的不景气现象,其实要比“萧条”和“停滞”之类的字眼更温和,至少不那么刺激人们脆弱的心理。

然而,不管怎么说,疲软毕竟是一种病态,也不是那么容易被人接受的。

这种病,最早出现在柜台、地摊上。

然后借助风,空气,思想和情绪流行开来,在银行潜伏,在工厂寄生,在市场上发作。

这种病的症状是喊叫——忍痛大甩卖!疯狂大减价!跳楼大出血!诸如此类的词汇。

于是很快,便犹如一股潮流,一场风暴,势如破竹的摧毁了价格的防线,使得市面上成千上万种商品价格直线下跌。

它的并发症是消费萎靡,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出现了负增长。

接着,企业停产,公司倒闭,人们的收入也减少。

而疲软本身更是因此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