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5章 实地调查(第3页)




    “真的假的?”



    旁边的人很显然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内幕消息,连忙追问道。



    “真的。”



    说话的人低声道:“我听说啊,这里……”



    他们说话的声音低了下去,沈青云虽然努力想要听清楚,但却徒劳无功。



    林平安皱了皱眉头,想要去询问一下,但却看到沈青云对自己微微摇头。



    他见状也只好按下心中的好奇,老老实实的坐在那里吃饭。



    很快。



    那几个人说完了之后,便起身离开了这里。



    “老板,我……”



    林平安看向沈青云,想要追出去。



    “没必要。”



    沈青云却摇摇头,淡淡地说道:“你都不知道人家说的真假,追上去干什么?”



    身为警察,办案的过程当中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忌讳,很显然林平安是不知道的。



    首先就是保密。



    有些办案民警,脑子里没有保密这根弦,缺乏警惕性,对自己所办的案子,不经意间就把案情泄露了。



    还有些民警嘴上没有把门的,对自己所办的案子,不等别人问,便四处张扬,生怕别人不知道。



    也有的民警因为有短处在别人手里握着,本不想泄露案情,但迫于别人的要挟,不得不对别人吐露一些情况。



    这些情况都是跑风漏气。案子一旦跑风漏气,往往会给侦查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甚至给民警带来灭顶之灾。



    再就是办案的时候置气。



    说白了,就是办案民警用一种不正常的心态去办案,其目的往往不是为办案而办案,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让领导和同事们看,或者是打击报复,或者是为完成上级下达的抓人指标而带着不良情绪抓人等。



    因为动机不纯,民警在办案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偏激行为,甚至为一时解气,而铸成大错。



    还有就是疏忽大意,办案民警经常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犯罪嫌疑人,这些人有的阴险狡诈,有的穷凶极恶,有的诡计多端,民警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给他们造成可乘之机,或者带来不测。



    还有就是重口供轻证据,有的办案民警特别看重犯罪嫌疑人的口供,犯罪嫌疑人没招供时,千方百计挖口供,甚至刑讯逼供。



    一旦招供就如获至宝,一锤定音。



    这种工作方法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很容易出错。



    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不可不信,但不可轻信。



    警察必须明白,对犯罪嫌疑人来说,只有口供但缺乏人证物证等其他证据是不能定罪的,但



    如果是证据确凿,哪怕是零口供,也完全可以定罪。



    这些东西,林平安还是个新人,自然不明白,沈青云却是老江湖,怎么可能不懂。



    单凭这几个人刚刚说的那些东西,根本就不能证明任何猜测,反倒是很容易被误导。



    所以。



    沈青云当然不能让他追上去。



    “老老实实吃饭。”



    沈青云看了一眼林平安,淡淡地说道。



    “好吧。”



    林平安虽然心中不解,但还是点点头答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