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契丹、室韦、靺鞨

 这些人的任务很简单,平时就是将全国各地的风俗、文化、技术甚至是情报进行汇总。,微.趣~小`税_ ¨已^发*布_蕞*歆′璋/洁! 

 然后将其分门别类,推陈出新,记录最优的解决方案,最后整理成册加入大隋皇家书库,形成一个庞大的资料库。 

 这些资料的存在就会变成大隋的底蕴,一步步推动大隋进行发展,最终达到远超周围国家的实力。 

 而在其他时候,他们也可以化作谋士团,为大隋出谋划策,可以说是相当好用。 

 为了保密,他们一般都是无法外出的,一旦要出去还需要报备,还有绣衣卫陪同才能出去。 

 虽然失去了自由,但是他们得到了机会,所以他们甘之如饴。 

 “陛下,棉花的资料己经收集完毕,它的习性、种植技巧以及保存都己经整理成册。 

 这是具体的政令,还请陛下过目后,就可以发布下去了。”杜如晦整理完各地情报后,向着杨倓汇报道。 

 说话间,他手中拿着一叠资料递了过来,上面正是先前发出的政令,己然是遍布大隋。 

 “很好!” 

 杨倓大概看了一眼,忍不住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所谓房谋杜断,自己破格启用杜如晦,就是需要他这份敏锐的洞察力和决断能力。′k!a-n!s`h′u^c_h¢i,./c+o\m¢ 

 如今他掌控武英殿,负责统御这些各类的人才,所以最终情报都会在他的手中汇总。 

 凭借这些信息,他将自己安排下去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好。 

 就犹如这次棉花的问题,他不但是下令收获棉花,保存棉花种子,还将此事和地方衙门政绩挂钩。 

 同时不允许擅自征调百姓义务做此事,而是选择了一定的报酬。 

 为了发挥最大的作用,他还在各地采用了因地制宜的手法,结合当地情况进行了不一样布置。 

 不得不说,这就是能力,这就是杜如晦。 

 与衙门政绩挂钩后,因为考功司的存在,这些地方就不敢有半点懈怠,提升了工作效果。 

 发出警告,给予报酬,这又杜绝了压榨百姓。 

 再加上因地制宜,不再是统一政令,又避免了对一些落后的地区进行二次伤害,可谓是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