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我妈没错(第2页)

不过,这些人脑子足够灵活,想法足够多,推陈出新的本事也是实打实的。

可不管怎么说,张红旗下意识都觉得,但凡搞出香港电影行业眼下没有东西,就尽量一次吃饱。

因为但凡搞成功,回头想继续吃,就得和其他电影公司抢了。

哪怕不为了长城影业承担的特殊使命呢,张红旗为了自己和刘浩、王先农仨人整出来的剧本好卖钱,也会有意识的规避和其他公司抢饭吃的风险。

一次性搞三部,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吃干抹净了。

张红旗自己都没察觉,他和刘浩、王先农最大的不同,或许就在于他身上没有眼下内地普通人普遍存在的,对香港的滤镜。

说的直白点,他没觉得香港的电影有多高大上,这玩意,人家资本逐利,图的是赚钱,非要扯情怀啥的,不纯属自己找堵吗?

它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区域,有个几波的情怀啊。

一提起来,就特么鼓吹什么优越性,刚禁止纳妾才几年啊,就特么优越了?

无非是国家需要一个窗口,而它刚好位于窗户的那个位置罢了。

伴随着牧马人的热映,以及各种评论的出现,刘浩和王先农突然就发现,他们两个好像被人提及的次数越发的多了。

在这个电影上映时,编剧的姓名写在导演之前,位列第一行的年代,一部热映电影的讨论,自然不会绕开写出剧本的编剧。

王先农是老实人,刘浩经过上次马晓玲大闹北影厂之后,倒是没人敢主动招惹。

可这玩意不缺好心办坏事的主儿。

牧马人被不断的拿去和庐山恋进行对比,某些批判庐山恋的家伙,更是习惯性拿牧马人作为证据,这里头的底层逻辑究竟是个怎么回事,别说张红旗和刘浩了,就是王先农一时之间也捋不清楚。

可不耽误报纸杂志上,有人替这俩电影打擂台啊。

于是就有好心的同事提醒刘浩和王先农,你们可以在报纸和杂志上对于一些问题乃至于攻击,做出适当的回应。

文化人打嘴仗由来已久,近些年随着思想的解放,类似的行为也重新变的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