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改变(第3页)

 

【御穹二年,蒸汽机的研发,终于有所进展,通过不断的试错和改良,终于拥有了一定的实用性,韩子成也是第一时间,就命令量产,并开始应用到纺织、采矿、机械加工等领域。】

 

【与此同时,改制后的第一次科举也开始举行......】

 

模拟中的洛京城内,

 

人头撵动。

 

在贡院门前的人,

 

不再是清一色的青衫儒生,而是工匠、商贾之子、退伍兵卒,甚至还有几名女子。

 

这些人手持准考证,正排队等候入场

 

而在贡院的朱漆大门前,三面杏黄旗猎猎作响。

 

左旗绣齿轮:格物科

 

中旗绘算筹:算学科

 

右旗描稻穗:农商科

 

原本

 

"明经

 

"

 

"进士

 

"的匾额已被摘下,换作铁铸新匾,上书韩子成亲笔:

 

"实学致世

 

"。

 

对于这一次的新式科举,如何出题其实就已经难倒了吏部的所有官员。

 

毕竟,

 

许多内容,

 

连他们都是一头雾水。

 

最后还是韩子成亲自出题。

 

关键是有许多考生,甚至都不知道科举已经改变,

 

这不,

 

现场一位考了三十年的老秀才,颤抖着翻开《格物科》试卷,

 

看着上面一个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字词,

 

他呆滞半晌,突然嚎啕大哭:“圣贤书……圣贤书里没这些啊!”

 

反倒是隔壁的一名铁匠,

 

其设计的

 

"双动式活塞

 

"让蒸汽机效率提升四成,韩子成亲赐

 

"工学博士

 

"银印。

 

其父领赏时哭道:

 

"俺家祖坟冒的是铁水啊!

 

"

 

至于隔壁的算学科,最终还是一名女子入榜。

 

整个科举的过程看下来,能够明显看出有许多准备不足之处。

 

尤其是考题方面,

 

就连韩子成自已都感觉头痛无比。

 

毕竟,

 

这些变法的步子,

 

着实大了一些。

 

短时间内,肯定是转不过弯。

 

要知道在历史中,从火枪的出现到工业革命,乃至于后面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间可是有着数百年的历史。

 

期间也是一点一点的发生变法,

 

哪有韩子成这样,一次性全部抛出来,就开始全面变法的。

 

这一点,

 

观看模拟的高晚秋也注意到了。

 

“如此看来,朕即便想学习韩子成的行为,也需要一步一步的来,否则的话问题实在是有些麻烦。”

 

“尤其是人们的观念问题,不光是那些传统儒生,还有普通的百姓乃至朝堂之上的官员,对于这些新生事物,总会产生排斥的观念。”

 

“移山非一日之功,恐怕还是要潜移默化的慢慢进行,太过急切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话虽然是这样说,

 

但模拟中,

 

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民间似乎也渐渐适应了新时代的到来。

 

尤其是随着蒸汽机开始进入各个领域,工业革命的雏形已然开始。

 

木制纺车被堆在墙角吃灰,

 

蒸汽驱动的飞梭织机

 

"咔嗒咔嗒

 

"吞吐着棉纱,一日能出百匹细布。

 

女工们也不再坐在自家织机前,而是成群结队涌入工厂。

 

粗布围裙取代了绣花襦裙,发髻也改成了利落的辫子,

 

"长发卷进齿轮会死人

 

"的告示就贴在车间门口。

 

城郊的铸铁厂,

 

十二座烟囱日夜喷吐黑烟,将天空染成灰黄色。

 

"招工!包吃住!

 

"

 

厂门口的告示前挤满了人。

 

曾经的佃农、落魄书生、退伍兵卒,如今都成了

 

"钢铁工人

 

"。

 

在不远处,

 

齐国的第一座火车站拔地而起,

 

"呜——

 

"

 

当尖锐的汽笛声划破田野的寂静,蒸汽火车驶过的那一刻,一开始沿途的村民都吓得跪地磕头,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

 

如今的他们,

 

却挤在月台边,争相贩卖鸡蛋、炊饼给乘客。

 

这些画面其实高晚秋,都曾在以前的模拟中见到过,但那个时候都是零星的片段,从没有像现在这般,详细描绘着如何从零到有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