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李达康调研光明区(第2页)
“不预审只预约也是可以的,在预约之后有个资料清单,按清单准备好资料带过来也能一次办理结束,软件不会操作的纯线下业务也在。”
“目前是几种方式并存,纯线上业务种类也在积极探索进一步扩大。”
吴雄飞点头问道:“也就是通过网上提交资料进行办理,不需要本人到场或提交资料原件的网上办结,需要本人到场的过来做个确认?”
“而在这个基础上,省略部分步骤来线下办理也是可以的?”
“是得,吴市长。”
李达康指着大厅挂着疑难问题办公室的牌子开口问道:“这里是你们光明区区领导值班的地方吧?”
“堆的,今天是宣传部长苏雨菲值班,处理协调涉及部门广的特殊疑难问题。”
李达康点头评价道:“这个也是缓和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老百姓和政府打交道最基础的就是这些,户口、社保等各类证件。”
“其他的大多数人接触不到,这些小事的不公开、不透明的层层加码,对政府的公信力打击是最大的,窗口是直面群众嘛。”
一套浅显易懂的说辞,给陈小辉的改革顺利披上了干群关系转变、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外衣。
话由人说,同样的事儿从李达康嘴里出来的就是不一样的词儿。
不认可陈小辉,那么这就只是惠民举措。
甚至反感你的时候,说你特立独行不注意团结,是导致其他区矛盾纠纷凸现的罪魁祸首。
毕竟有对比就有伤害。
李达康笑着开口道“市里得向你们光明区借几个人才啊。”
“我看你们这试点很成功,负责这个行政服务中心的同志可以担任市里的推广小组成员,把光明区的成熟经验推向全市嘛。”
“我提议,市里的推广工作具体工作由小辉和连城牵头负责吧,”吴雄飞提议着开口道。
“可以,能者多劳嘛。”
陈小辉点头应下,这事儿算是初步定下来了已经,行政审批中心主任在不远处听的内心砰砰砰的直跳。
这干好了孬好在市里混个副主任吧。
而后的侧重点已经到了智能化设备和实际推广的花费探讨,确定推广成本和批复资金。
毕竟凡事儿都是钱!
而后继续走访调研,在光明分局的24小时警务便民点,李达康拍着程度的肩膀说道:“既然到市局了,和东来讨论一下全市推广。”
“一区好不叫好,各区好才是好,职务上去了,眼界也要跟着上去。”
一行人调研结束之后,回到了区委大楼,李达康一点儿把自己不当领导,完全就是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闲聊的场景。
李达康散了圈儿烟,大马金刀的坐着,向一旁的陈小辉和孙连城总结道:“区里确实发展的不错,某些政策好是是好,但是眼下也就光明区有这个底气啊。”